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避免误、漏诊的方法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避免误、漏诊的方法避免误、漏诊的方法避免误、漏诊的方法一、多方询问认真询问病史是正确诊断的重要步骤。注意:1、围绕主题循循善诱。为了在较短的时间抓住最重要的情况,医生要善于及时提问,使病人叙述能围绕主题。但医生的提问又应尽可能采用一种“中性”态度,可以适当启发诱导,但必须防止暗示患者按照医生的主观愿望回答,以免自己把问题引入歧途。避免误、漏诊的方法2、始终体现鉴别诊断。医生在采集病史过程中要做到边问边分析。对于每个主要症状都应搞清与之有关的相应情况。换句话说,每当病人说起一种症状时,医生心里即出现几种或几十种可能产生此种症状的病因,通过询问就可得出支持或不支持某种疾病的根据,产生一些倾向性。避免误、漏诊的方法3、全面询问整体归纳。询问病史不仅要重视主要病情的询问,对工作地点、所从事的职业、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都应详细询问,避免遗漏。避免误、漏诊的方法女,34岁,因胸闷喘憋40天,加重2周入院。患者40天前开始哮喘,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并伴有发热,一直在某医院以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不理想。入院当时查体:唇中度紫绀,端坐呼吸,双向性呼吸困难。面部暗红,无气管移位,双肺呼吸运动一致,双肺可闻及哮鸣音,肺底有细湿罗音。心脏正常。双下肢无浮肿。WBC16.1×109/L,HB125g/L,血小板正常,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X线胸片:左上肺有小片状影。入院后按哮喘并感染治疗,效果差。避免误、漏诊的方法在治疗无效,陷于困境之际,重新分析病情,追问病史,发现患者除有呼气困难外,尚有吸气困难的特点,开始怀疑是否存在支气管阻塞的问题。患者否认有支气管异物吸入史,经喉科会诊发现左侧声带麻痹。纤支镜检查发现主气管内有一肿物,几乎堵塞了管腔。活检病理报告为气管鳞状上皮癌。后转外科手术治疗。该例教训主要是:问病史的时候未做到边问边思考,受以往治疗的影响,想当然地下了支气管哮喘的结论。避免误、漏诊的方法男,20岁,因发热、头痛、呕吐一周入院。检查颈抵抗,克氏征(+),脑脊液压力不高,蛋白1.2g/L,白细胞0.024×109/L,潘氏反应(+)。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经抗结核治疗25天无好转。有一天护士发现左耳有脓性分泌物,报告医生,方请耳鼻喉科会诊。当天中午病人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右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经抢救后进行脑血管造影。避免误、漏诊的方法结果为:左颞叶脑脓肿。追问病史,患者诉多年前有慢性中耳炎病史。该例延误诊断25天,主要原因是问病史不够详细,遗漏慢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史,说明医生在问病时未考虑到鉴别诊断。避免误、漏诊的方法二、仔细观察观察,包括察看、体验、测量的含义。一是要认真细致的查体,寻找证据(包括阳性、阴性体征)。切忌搞形式、走过场。二是根据已有的临床资料,选择必要的检验(检查),进一步收集诊断依据。避免误、漏诊的方法男,37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并阵发性加剧3小时,伴发热、恶心、呕吐急诊入院。查体:T:37℃,急性痛苦面容,腹平坦,未见肠型,右下腹肌稍紧张,触痛明显,反跳痛(+),肠鸣音活跃。白细胞15×109/L,中性0.9。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浆膜稍充血,予以切除,未查回盲部。术后第2天,患者体温仍在39℃,右下腹痛无明显减轻,症状加剧,第3天腹部拍片见多个气液平,经补液、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无效,术后第4天被迫再次剖腹探查。避免误、漏诊的方法术中发现距回盲部20cm处的回肠嵌入回盲旁隐窝内,已无法还纳;切开腹膜皱襞,松解肠管,因部分肠管缺血性坏死,作肠段切除,同时封闭疝囊口。术后再详细追问病史,患者述说右下腹阵发性疼痛伴有包块形成已2年余,腹痛缓解时包块消失。该例误诊主要是术前医生问病、查体不细致,满足于阑尾炎的诊断,未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和必要的仪器检查。避免误、漏诊的方法三、追本溯源事物常常是多因多果的,同样的疾病表现可能来自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变部位和不同的病理损害,要明确认识疾病,就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避免误、漏诊的方法男,17岁。12岁起反复出现咳嗽、咯痰、发热并咯血,多次住院均诊断为右肺肺炎,每次经抗炎治疗痊愈。1985年4月再次因肺部感染,感右侧胸闷、阵咳,咯血约100ml,当即住院,经支气管碘油造影,确诊为右下肺基底段支气管扩张,经常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右下肺叶切除术。避免误、漏诊的方法术中见中下肺叶支气管管腔中有梨蒂被纤维组织包裹,周围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术后恢复顺利。追问病史,患者在10年前(当时7岁)一次吃梨时,不慎将梨蒂误吸入气管,当即剧咳,但没有咳出,以后症状渐减轻。该例误诊时间长达10年。期间反复多次因肺部感染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