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典型案例分享教案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班幼儿典型案例分享教案设计

PAGE2

大班幼儿典型案例分享教案设计

大班幼儿典型案例分享教案设计

一、案例背景

大班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智能素质渐趋成熟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在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大班幼儿的发展状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通过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方式,收集了几个典型案例,并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小杰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但在课堂上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或者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话。教师多次提醒后,仍然改不了这个坏习惯。

案例二:萌萌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但是在美术课上,她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画出来的画非常有创意。然而在集体活动中,她仍然表现得比较胆小,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案例三:乐乐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总是喜欢搞一些小动作,影响其他小朋友的学习。但是他在音乐课上表现非常出色,能够跟着音乐节奏扭动身体,展现出很好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案例分析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大班幼儿在发展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大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但是他们的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容易分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智能素质渐趋成熟: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等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这些能力,为他们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情感社会性发展:大班幼儿在情感和社会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学会分享和合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自我中心、胆小、缺乏社交技巧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针对不同孩子的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然后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游戏、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等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有趣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潜能。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总之,大班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针对不同孩子的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为具备全面素质的未来公民。

大班幼儿典型案例分享教案设计

一、案例分享

案例名称:幼儿咬指甲行为习惯的纠正

场景描述: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个小朋友,自小就有咬指甲的习惯,经常在课间、休息时间或者独自一人的时候,不自觉地咬手指甲。家长和老师多次提醒和劝诫,但效果并不明显。

二、分析原因

1.生理因素: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的生理行为,可能和幼儿的口欲期有关。口欲期是指幼儿在出生到一岁半期间,通过吸吮、吃手等行为来获得满足和愉悦。

2.环境因素:在幼儿园中,有些小朋友咬指甲的行为没有被及时纠正,反而得到了其他小朋友的模仿和认可,这种环境对幼儿的模仿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

3.家庭因素:家长对幼儿咬指甲行为的忽视或者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幼儿对此行为没有正确的认知和纠正。

三、解决方案

1.正面引导: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正面引导,告诉幼儿咬指甲的危害,如影响手指的发育、卫生问题等,引导幼儿认识到咬指甲是不好的习惯。

2.奖励机制:当幼儿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咬指甲的行为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表扬、小贴纸等,以增强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3.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引导其他小朋友不要模仿咬指甲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家校合作:家长和老师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幼儿的咬指甲行为,及时提醒、劝诫,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四、案例反思

1.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教育者应该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2.环境影响:教育者应该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避免不良行为习惯的强化和传播。

3.家校合作: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老师保持沟通和联系,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4.长期坚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时间和耐心,教育者应该保持长期的关注和引导,帮助幼儿逐渐改变

文档评论(0)

158****15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