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
3部分:感知结果(报批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特定应用场景无人驾驶可信性评价第3部分:感知结果(报批稿)》团体标
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汽学标【2023】180号,任务号为
2023-069。本标准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提出,西安工业大学、山东大
学、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招商局检测车辆
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联合起草。
2023年8月1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下达2023年第三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
准制修订项目计划,起草工作组采纳工作组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特定应用场
景无人驾驶可信性评价第3部分:感知结果》。
2024年7月5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送审评审会议,起草工作组采纳工作组建
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可信性评价第3部分:感知结果》。
2024年10月16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送审评审会议,起草工作组采纳工作组
建议将标准名称修改为:《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3
部分:感知结果》。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后推动车联网产业
实现跨越发展,技术创新、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
成,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逐步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交通运输部于
2020年12月发布的《关于促进道路交通、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指导意见》,
明确要加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推动自动驾驶技术试点和示范应用。2023年12月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提出,使用自动驾
驶汽车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活动的,可在物理封闭、相对封闭或路况简单
的固定线路、交通安全可控场景下进行。
从实际商业化进程方面来看,自动驾驶落地方案不断完善,万亿级市场空间正
在打开,“单车智能+车路协同”成为发展新风向,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研发与测试
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业界普遍认为自动驾驶的下半场在于商业化,商业化的决胜点
在于运营。无人驾驶感知系统是国内外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对其感知结
1
果科学、合理的进行测试评价,对提高无人驾驶车辆运营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特定应用场景人车路协同无人驾驶中,场景特异多变、感知数据异源异构、
信息传输链路交织耦合,严重制约了无人驾驶感知数据的互通、互信。如何确保车
车、车路、人车等异质主体之间感知交互数据的可信性,对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人车
路协同无人驾驶商用运营落地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标准依托十四五国家重点
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专项“人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可信性评价关键技术与
标准研究”基于有限类型场景,构建人车路协同无人驾驶可信性评价体系。针对特
定应用场景人车路协同环境下异质节点多模态感知数据可信性评价问题,从异质平
台感知数据可信性的内涵、感知数据可信性测评方法入手,提出感知数据可信性评
价标准,支撑无人驾驶规模商用,成为现有测评体系的必要补充。
本标准通过专项研究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综合无人驾驶可信性评价实际
需求,制定面向特定场景的感知数据可信评价原则,通过集成并整合各类可信服务
数据,定义无人驾驶感知结果需具备的可信服务内容,结合道路环境、自然环境和
车辆算法行为决策特征,解析特定应用场景中管理者对无人驾驶系统的实际需求,
形成无人驾驶感知结果可信性评价方法,提升无人驾驶服务效率,弥足汽车自动驾
驶多模态感知融合结果测评体系的空白。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预研阶段
2022年11月14日,依托重点研发项目参与单位形成了本标准的编制组,通过
开展标准编制组内部线上会议,明确了自动驾驶可信性需求,即安全与效率,基于
需求开展了前期的广泛调研工作,收集现有自动驾驶可信性评价相关标准与研究,
调研参观了城市开放道路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农场等示范运营项目。
2022年11月24日,标准编制组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全体会议,讨论
并明确了自动驾驶可信性的内涵,随即开展了可信性评价指标的调研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CASE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3部分:感知结果.pdf
- TCASE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2部分:信息基础设施数据.pdf
- TCASE不停车收费系统前装车载电子单元高速公路场景实车测试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pdf
- TCASE《不停车收费系统前装车载电子单元高速公路场景实车测试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编制说明.pdf
- TCASE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4部分:人车交互.pdf
- TCASE《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4部分:人车交互》编制说明.pdf
- TCASE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1部分:整车运行.pdf
- TCASE《特定应用场景自动驾驶系统功能可信性测评方法第1部分:整车运行》编制说明.pdf
- TCASE《乘用车车身控制器信号质量测试方法》编制说明.pdf
- 平菇半熟料生产技术规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