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发热的中医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后发热的中医护理

汇报人:xxx

20xx-04-06

产后发热概述

中医辨证施护原则

产后发热常见证型及护理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

产妇生活起居调整建议

预防措施与康复期管理

目录

01

产后发热概述

01

02

中医认为产后发热多因血虚、血瘀、外感、食滞、感染邪毒等因素导致。

产后发热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发热症状,是中医产科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血虚

血瘀

外感

食滞

感染邪毒

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阳气外浮导致发热。

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气血不通导致发热。

产后元气虚弱,卫外不固,风寒暑热等外邪乘虚而入导致发热。

产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食滞内停导致发热。

分娩时或产后护理不当,邪毒乘虚而入,蕴结于胞宫导致发热。

产后发热可伴有恶寒、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小腹疼痛、恶露异常、ru房胀痛等症状。

根据产后发热的时间、症状、体征及舌脉等进行辨证分析,结合必要的西医检查手段,如血常规、尿常规、B超等,以明确诊断。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02

中医辨证施护原则

A

B

D

C

外感发热

产后气血虚弱,易感受外邪,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浮数。

内伤发热

产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导致发热。常伴有自汗、盗汗、恶露不尽等症状。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血瘀发热

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内停,郁而化热。症见发热、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少色紫暗有块等。舌紫暗或有瘀点,脉象弦涩或沉实。

食滞发热

产后脾胃虚弱,饮食不节,食滞内停,郁而化热。症见发热、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食滞发热

以消食导滞、和胃清热为施护原则。注意饮食调理,少食多餐,避免油腻、辛辣之品。可给予保和丸、山楂丸等消食导滞之品,以助消化和退热。

外感发热

以祛风散寒、解表清热为施护原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可给予葱姜汤、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品,以助发汗退热。

内伤发热

以滋阴清热、益气固表为施护原则。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给予甲鱼汤、银耳羹等滋阴清热之品,以助退热。

血瘀发热

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施护原则。密切观察恶露情况,保持会阴部清洁。可给予生化汤、益母草颗粒等活血化瘀之品,以促进恶露排出和退热。

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尘刺激。

产后发热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产妇在发热期间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身体恢复。

误区提示:避免过度发汗导致虚脱;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忽视恶露情况导致感染等。

03

产后发热常见证型及护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采取半卧位

保持会阴清洁

饮食护理

01

02

03

04

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恶露的量、色、质、气味及腹痛情况。

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同时也可防止炎症扩散。

每日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部,勤换会阴垫并保持会阴垫清洁和干燥。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再次受凉。

可采用温水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温方法,同时注意保暖。

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稀粥、面条、新鲜蔬菜等。

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养正气。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物理降温

饮食调理

休息与活动

情志护理

腹部按摩

饮食调理

针灸治疗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恶露排出,缓解腹痛。

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食物,如山楂、红糖、生姜等。

可选用针灸治疗,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04

01

02

03

给予益气养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枸杞等,同时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饮食调养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适当活动以促进气血运行。

休息与活动

可选用补气养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归脾汤、八珍汤等。

药物治疗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思虑过度。

情志护理

04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

拔罐疗法原理

拔罐通过负压作用,使ju部皮肤充血、淤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的效果,有助于缓解产后发热。

常用部位

背部膀胱经、督脉等部位常用于拔罐治疗产后发热,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部位。

注意事项

拔罐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受风着凉,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艾灸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效果,有助于缓解产后发热症状。

艾灸疗法原理

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常用于艾灸治疗产后发热,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穴位。

常用穴位

艾灸时需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烟雾刺激呼吸道,同时选择质量上乘的艾条进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注意事项

常用药物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物常用于中药熏洗治疗产后发热,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中药熏洗原理

中药熏

文档评论(0)

j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