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教材分析
原始农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人类从依赖采集狩猎为生向定居农耕转变。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文化发展的变革。本课以原始农耕社会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为主线,围绕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以及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三个子目展开叙述。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原始农业的产生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纳、总结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核心素养
通过考古发现分析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提高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考古发现了解、分析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状况,知道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后学习,能感先民的智慧与情感,认同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的贡献。(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难点
原始农业产生的意义。
教学突破
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对比第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北京人在野外采集食物的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徙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教师需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推则: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便开始出现了。这时的生产方式由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渡到了以种植农业和家畜饲养为主,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的生产者。
教学设想
本课可通过复习第一课北京人的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情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可采用启发式孝和多媒体辅助法相结合,指导学生把握原始农耕社会的两个典型(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共同特征,并适当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讲授,引导学生制表归纳知识点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解读和归纳主要历史信息并根据获得的历史信息分类制表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增强学习效果,达成教学目标。
教字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下列图片并提问:这两张想象图片中的古人类获得食物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图1古人类活动场景想象图图2原始农作场景想象图
生1.图1中远古人类获得食物的途径是狩猎和采集。
生2:图2中远古人类获得食物的途径是农业耕作。
师:是什么促使了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生:原始农业的产生。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想象图、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二、教授新课
1.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教师展示“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和“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并加以介绍:桥头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是一块约2000平方米的台地,距今约8000~9000年,在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丰富的炭化稻米。东胡林遗址的文化遗存年代在距今约11500~9000年,在遗址中发现了14粒炭化粟粒和1粒炭化黍粒。
师:除了这两处遗址,在我国其他地区均发现了人工栽培农作物的遗址,这说明了什么?
生: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同时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黍的国家。
教师讲授农业起源,让学生了解中国先民如何管理和驯化野生植物,以及这一过程中使用的手工工具和技术进步,从而进一步体会先民的勤劳和智慧。
师;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定居生活生产力水平、文化和社会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定居生活:随着水稻、粟和黍等农作物的栽培,人类逐渐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农业生产者。因为农业生产需要稳定的土地和水源,这就为定居生活提供了可能。定居生活使人们能够构建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从而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生产力水平:在原始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先民们不断改进手工工具,如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这些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饲养家畜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形成更加复杂的社会分工和合作关系,这种分工合作促进了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发展。
文化和社会结构变化:定居生活和生产力的提高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发展艺术、宗教、哲学等。同时,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也促使了节日、仪式等文化活动的产生。随着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阶级分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pptx
-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件.pptx
-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复习课件.pptx
- Unit 2 We're Family! SectionA 1a-1d课件+内嵌音视频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pptx
- Unit 2 We're Family!单元考点复习课件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pptx
-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练习题(含答案).docx
- 部编历史七上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设计.docx
- 部编历史七上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学设计.docx
- 部编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docx
- 部编历史七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的内迁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