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623.1-2017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  .docxVIP

DB22T 2623.1-2017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 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01B05

备案号:56322-2017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623.1—2017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

VerificationofdistinctnessandgenuinenessforBlackwoodear

Part1:Confrontculture

2017-06-12发布2017-08-12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22/T2623.1—2017

前言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分为以下3个部分:

——DB22/T2623.1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

——DB22/T2623.2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第2部分酯酶同工酶法——DB22/T2623.3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第3部分SRAP法

本部分为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和GB/T20001.4—2015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海外农业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方杰、张友民、方明、陈影、鲁丽鑫、王鹏、姚允武、于娅、刘宏宇、李丹、王晓娥、陈艳秋、刘迪、张伟彤、孔祥会、马晓旭、张媛媛、李玉。

1

DB22/T2623.1—2017

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及真实性鉴定第1部分:对峙培养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菌种区别性对峙培养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菌种区别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1845食用菌菌种区别性鉴定拮抗反应

3术语和定义

NY/T18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NY/T1845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黑木耳Auriculariaheimuer

木耳科,子实体胶质,朵型分为菊花型或簇生型,耳片黑色、褐色、灰色,子实层光滑或有褶皱。3.2

菌种区别性distinctnessofspawn供检菌种和对照菌种的不符合性。

[NY/T1845,定义3.1]3.3

隆起型ridgy

对峙培养的黑木耳菌株间拮抗表现特征之一,表现为两菌株菌落交界处菌丝隆起。[NY/T1845,定义3.2]

3.4

沟壑型chimb

对峙培养的黑木耳菌株间拮抗表现特征之一,表现为两菌株菌丝在交界处分别密集或稍微隆起,两隆起之间出现一条沟壑状分隔线。

3.5

色线型colorbar

对峙培养的黑木耳菌株间拮抗表现特征之一,表现为两菌株菌落交界处形成一条色素分界线。3.6

隔离型dividingline

2

DB22/T2623.1—2017

对峙培养的黑木耳菌株间拮抗表现特征之一,表现为两菌株菌落交界出现一条无菌丝的带状分隔区。

4原理

两个不同的菌株对峙培养时发生拮抗反应,是黑木耳菌株识别异己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反应,它是由基因组内异核体不亲和位点控制的。当不亲和的两个菌株对峙培养时,在菌株交界处形成隆起、沟壑、色线或隔离,产生拮抗,防止遗传上明显不同的个体间菌丝融合,以保持个体遗传上的独立和稳定。

5试剂和材料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参见附录A)。

6仪器设备

6.1生化恒温培养箱:精度±0.1℃。6.2分析天平:感量0.01g。

7菌丝体培养

供检黑木耳菌株与对照菌株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将固体菌种从试管斜面接种到直径90mm固体PDA平板上,25℃避光培养15d。

8试验步骤

8.1接种组合与重复次数

黑木耳供检菌株与对照菌株的拮抗反应接种组合为3组,每组重复3次。第一组:供检菌株与对照菌株对峙培养;第二组:供检菌株与供检菌株对峙培养;第三组:对照菌株与对照菌株对峙培养。

8.2接种操作

严格按无菌操作,用φ5mm打孔器分别打取活化后适龄的黑木耳供检菌株与对照菌株菌落边缘做接种块,菌丝朝上,两接种块间隔30mm,置于平板中心位置。

8.3培养条件

在通风、避光、温度为25℃条件下培养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