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济世经邦——中国古代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练习)(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docx

专题02 济世经邦——中国古代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练习)(解析版)-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新高考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65/NUMPAGES65

专题02济世经邦——中国古代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

目录

01模拟基础练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考点二】中国古代户籍、赋税与社会救济

【考点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考点四】中国古代变法与改革

02重难创新练

03真题实战练

考点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晋国卿大夫赵鞅、荀寅将大臣范宣子所编的刑书铸于鼎上。这引起孔子的严厉斥责,认为二人擅做刑器,使晋国失去了原有的法律制度。但孔子却没有抨击铸刑书在先的郑人子产,还赞扬子产修明法度,抑制强宗。对铸刑鼎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孔子()

A.反对统治者以法治国B.希望稳定社会秩序

C.提倡用道德教化民众D.主张加强国君权力

【答案】D

【解析】孔子对赵鞅、荀寅的严厉斥责,是因为他认为二人擅作主张,破坏了原有的法律制度,这实际上是对国君权力的侵犯。而对子产的赞扬,则是因为子产在修明法度的同时,也维护了国君的权威和法律的稳定性。这反映出孔子主张加强国君权力,维护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故选D项;孔子虽然强调道德教化,但他并不反对统治者以法治国。他反对的是破坏原有法律制度、擅作主张的行为,而非法治本身,排除A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孔子对铸刑鼎这一具体事件的态度,这更多地是反映了他对权力分配和法律制度稳定性的看法,而非简单地希望社会稳定,排除B项;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孔子对铸刑鼎的不同态度,这主要涉及到法律制度和权力分配的问题,而非单纯的道德教化,排除C项。

2.如表所示是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田律》,该律文()

田广一步,袤二百册步,为畛,亩二畛,一佰(陌)道;百亩为顷,十顷一千(阡)道,道广二丈。恒以秋七月除千(阡)佰(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口阪险;十月为桥,修波(陂)堤,利津梁。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乡部主邑中道,田主田道。道有陷败不可行者,罚其啬夫、田主者黄金各二两。

A.将土地处置权赋予乡官B.说明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达

C.有利于维护土地私有制D.折射出农民的赋役负担沉重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田地的尺寸、布局以及道路的维护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这些规定有助于确保土地的清晰划分和有效利用,从而维护了土地私有制的稳定,故选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乡官有土地处置权,只是规定了乡部负责邑中道的维护,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特别是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豪强地主通过兼并土地、建立庄园、雇佣佃农等方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种经济形态被称为“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律文主要规定了田地的尺寸、布局、道路的维护以及相应的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这些规定更多地是关注土地的划分、利用和维护,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权或经济形态,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农民的赋役负担,只是规定了道路维护的责任和处罚,排除D项。

3.从《唐律疏议》结构来看,篇首《名例律》的内容是“命诸篇之刑名,比诸篇之法例”的“通例”或“通则性规定”。《名例律》以下各篇如《户婚律》《斗讼律》《贼盗律》等皆是定罪量刑的条文,包括具体犯罪行为的列举与相应的罚则两部分内容。这说明《唐律疏议》()

A.具有法律体系化的特征B.严格规范臣民的伦理道德

C.未明显划分律令的界限D.完善有关量刑处罚的细则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唐律疏议》中的开篇《名例律》如同现代的刑法总则,规定了法定刑的种类及基本原则,其他如《户婚律》《斗讼律》《贼盗律》等各篇规定了各种具体的犯罪及相应的刑罚,这种总则在前、分则在后的体例结构,说明《唐律疏议》具有法律体系化的特征,故选A项;材料是规范臣民行为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不是规范伦理道德,排除B项;秦汉时期,令与律并无严格的区分,甚至可以说令是律的修正、补充,而唐代律、令则有比较明显的界限,排除C项;材料是《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以下各篇内容,式是关于实施律令的细则法规,不是律,排除D项。

4.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御史中丞弹劾开封府尹许王赵元僖,赵元僖感到不平而向其父宋太宗申诉:“臣天子儿,以犯中丞故被鞫,愿赐宽宥。”宋太宗道:“此朝廷仪制,孰敢违之!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擿,汝为开封府尹,可不奉法耶?”这折射出宋代()

A.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选官制度有所发展

C.基层治理得到加强D.皇权受到一定限制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宋太宗的话“朕若有过,臣下尚加纠摘”可以看出,即使是皇帝也认可臣下对自己的监督,而他要求儿子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