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dfVIP

第11课《核舟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八下《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核舟记》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文细致地描写了

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

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

高度赞扬。本单元的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习本

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

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文

言常用字词,但由于知识与阅历的限制,在体会文言文中的情感与思想方面还有很大的障碍。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而本

文以介绍核舟为主,只有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情趣,这正是学生难

以掌握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小组合作预习,疏通文章大意。

2.梳理课文内容,理解核舟之奇。

3.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和对

苏东坡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梳理内容,理解核舟之奇,训练学生的提炼和概括能力。

2.品鉴人物形象,理解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理解王叔远雕刻核舟的艺术追求。

教学难点:

品鉴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01激趣导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中国从不缺失把技术做到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大家知道

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魏学洢走进《核舟记》,一睹微雕界的杰作。

【设计意图: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有精益求精、妙手回春、心灵手巧、登峰造极、炉火

纯青……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引入话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刻万物于一核

思考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魏学洢对核舟技艺的评价。

(重点讲解灵怪“”:古人称鬼神曰“灵”,称妖物曰怪“”。让学生感受核舟的技艺是非人

类所能创造的。)

再引导学生找出“奇巧”(神奇精巧)这个词,再次感受作者对核舟的评价之高。

思考2:

核舟“巧”在何处?

学生自由活动,找出核舟之巧。

小结:

核舟之巧在于它的体积小,雕刻内容多,雕刻事物精。

【设计意图:根据本文的阅读提示,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表现“大苏

泛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核舟”巧夺天工之美是魏学洢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传递

的,因此核舟之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03赋寸物以生命

核舟雕刻了哪些人和物

船中:船舱、箬蓬、小窗、雕栏、对联题字

船头:东坡、佛印、鲁直三人,手卷、服饰、念珠

船尾:左右舟子、船楫、横木、蒲葵扇、炉、壶

船背:题名、篆章

人物刻画是核舟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核舟灵魂之所在。

活动一:【小组讨论交流】

仔细揣摩3、4段,分析核舟所刻人物“各具情态”之巧。可通过分析人物的穿着、神态、

动作等揣摩人物心理、性格。

人物一:苏轼

被贬的苏轼在这一核舟“”上依然逍遥自在、宁静专一,体会他的旷达乐观、洒脱坦然。

苏轼,在人生不得意之时,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泛舟于赤壁,寻找内

心的那份宁静与坦然。

人物二:黄庭坚

“如有所语”可以看出黄庭坚对手卷内容有所顿悟。

结合学案黄庭坚自身的经历,多次被贬,依旧洒脱,痴迷于文学,专注于研究。他与苏

轼境遇相似,想法一致,亦师亦友。

泛舟赤壁的苏黄,没有了世俗的干扰,没有了官场的烦恼,有的只是随心所欲、随遇而

安,感悟于手卷,感悟于书卷。

人物三:佛印

袒胸露乳“”,独特的穿着透露出他的放荡不羁、不随流俗、洒脱无拘;

矫首昂视“”,通过这一动作,让学生感受他的超凡脱俗,悠然惬意。

“绝类弥勒”,补充对联:

洒脱无拘、不随流俗、放荡不羁的佛印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闻其人。

文档评论(0)

1636091513dfe9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