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愚公移山《列子》

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概述故事情节。2.分析愚公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领悟其思想意义。3.培养敢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列子》一书,早佚。今本《列子》可能是东晋人搜集编写而成。

本文选自《列子》。《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背景知识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文体知识

箕畚()孀妻()始龀()穷匮()魁父()智叟()万仞()雍南()荷担()一厝朔东()叩石垦壤()惩山北之塞()běnshuānɡchènkuìchénɡkuísǒucuòyōnɡkòuhèrèn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

2.解释划线词语(1)吾与汝毕力平险(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叩石垦壤(4)汝心之固(5)以残年余力(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顽固)(副词,加强语气)(凭、靠)(尽、全)(险峻的大山)(于是,就)(敲、打)

朗读指导1.惩/山北之塞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疏通文意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1.先对照课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交流,有不明白的问题班级内进行互助讨论;2.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言句式。

整体感知1.全文总共勾画了哪几幅图画?二山雄立图战前动员图毕力平险图二人辩难图神灵移山图

2.在移山过程中都有哪些困难?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③移山的人年龄太大或太小:“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众人的支持;(3)为下文“曾不若孀妻弱子”埋下伏笔。合作探究1.课文为什么写“邻人”“孤儿”移山的细节呢?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关心,她提问题,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2.智叟的笑和质疑与愚公妻子的“献疑”有什么不同?

3.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呢?(1)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力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由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

品味鉴赏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顶真:简单地说就是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词)与下一句开头的一个字(词)相同。这是愚公驳斥智叟的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层层紧扣,用“无穷匮”作结,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有说服力。最后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不会增高,只会越挖越少,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令人信服。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决心造福子孙后代的愿望。

人物分析1.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

文档评论(0)

梅子69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教育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