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能源领域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困境
及对策探析
作者:张瑛媛王丽媛李永峰
来源:《大学教育》2024年第07期
[摘要]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四链”)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解决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能
源领域高校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承担着特殊使命,针对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管理
体制、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其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把握时代发展机
遇,加强顶层设计、着重打好人才培养联动组合拳、扎实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从硬支撑、
软实力、新生态三个层面统筹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切实将自身特色优势转化为服务能源强国建
设的效能。
[关键词]能源领域;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24)07-0029-04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以下简称“四链”)的有
机衔接,是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要路径。能
源领域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拔尖创新人才引培的重要主体[1],如何用好自身优势服务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方面发挥引擎和辐射作用,是其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
题。如何推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在能源领域高校落地生根,推动产教融合发
展,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探讨能源领域高校产
教融合发展路径。
一、能源领域高校推进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不同主体管理体制存在差异
在产教融合发展过程中,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皆是重要的建设主体,但不同的主体有着
不同的目标导向与内生驱动力,可能导致“四链”融合在实际发展中遇到阻碍。
职能1.目标存在差异
科研机构以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为主要职能。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
地,其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企业是商品经济的组织单元,作为
一定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营利为目的,旨在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获取利益。
发展逻辑不尽相同2.
高校、科研机构较注重学术自由、独立性和研究导向,追求长期的稳定性;企业追求效益
和竞争力,强调市场导向和灵活性。这种发展逻辑乃至文化层面的差异可能导致双方在沟通和
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分歧。
资源分配各有侧重3.
高校、科研机构通常以教学和研究为主,具有稳定的学术体系和科研计划;企业往往以市
场需求和竞争为导向,需要频繁地调整和变化。另外,企业需求难以在高校中形成供給动力。
按现有制度规定,企业参与难以跨越教学管理、场地占用、设备使用、团队稳定、产权归属等
现实障碍[2],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合作计划的延迟或不协调,阻碍产教融合的有效进行。
共享4.机制不够畅通
产教深度融合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机制,只有具备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协调高校、
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各项合作。目前,产教融合过程中仍然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合作机制不
清晰等问题,可能使得合作关系不稳定或前后不一致,阻碍产教融合的有序推进。
(二)人才培养层面供给与需求相脱节
当前,新技术和新型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培养出能够解决能源问题的拔尖创
新型人才。
目标1.定位亟待改革
我国能源领域相关专业的教育主要由公办高校承担,传统石油石化能源专业发展历史悠
久、学科积淀深厚。部分高校在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定位方面容易因循守旧,以课堂教学为
主的授课模式与新形势下对实践性强的新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适应[3]。培育理念若不能与时
俱进,就会导致相关专业人才的市场匹配程度低、供需出现错位。
培育手段单2.一
当前,我国部分能源领域高校偏重基础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部分能源领域高校的实
践教学设计模式固化,多以课程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为主,而由于平台数量少、资源
参差不齐、与学生志趣不匹配、岗位不充足等原因,其实践教学往往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另
外,相对于行业领先企业来说,能源领域高校的教学、科研设备投入资金较少,更新速度较
慢,跨学科系统性生产设备欠缺,与企业生产一线的设备和技术存在不小的差距。
师资力3.量不够均衡
部分能源领域高校较为重视教师队伍的学历背景与教学、科研水平,对教师的应用研究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铁车站智能建筑(弱电)专项施工方案.docx
- 佳能50d使用说明书.pdf
- 食品配送流程(学校食材配送项目).pdf VIP
- GB/T 3480.5-2008_直齿轮和斜齿轮承载能力计算 第5部分:材料的强度和质量.pdf
- 个体工商户转换为企业法人决定书.docx
- 《管理会计师中级案例分析:成本管理的具体运用分析案例》6000字.docx
-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做负责任的人》优质课获奖教案_1.pdf VIP
- 2024年疾控大学习我国传染病流行形势与防控策略答案.docx VIP
- 幼儿园课堂设计: 儿童哲学,让幼儿思考哲学问题并进行相关讨论的课堂活动.docx VIP
- 风力机和风力发电技术-控制系统概述.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