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年高三一轮复习之教材古诗文梳理:
《促织》
高考风向+素材积累+120个实词积累之“怜”“弥”“莫”+文言知识+挖空释义
高考风向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考教衔接中以考促教。新课标Ⅰ卷和Ⅱ卷试题增强和统编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的关联,如文言文阅读的词义理解试题衔接教材内容,而新的文言文断句题可防止考生利用技巧作答,引导一线教学扭转功利化倾向,将功夫下在提高课堂质量、夯实知识基础、培养能力素养上。看来,2024高考比以往要更注重教材梳理乃大势所趋、提分必备、关键一招、制胜法宝。
现在,助攻来了!
素材积累
应用角度一:玩物丧志
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一只蟋蟀如何使人倾家荡产,还要落得个被打到“双股溃烂,血流不止”的地步;我们也不明白,一只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让一个天真的孩童畏惧到以死谢罪的程度;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标志着古代文人前途和命运的科举考试居然像儿戏一般,可以被随意践踏和赏赐。那么多的人被小小的蟋蟀那一点精神上的愉悦蒙住了双眼,残忍地置普通百姓于水深火热中而不顾。
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这样的蟋蟀,它们变换了自己的面目,以各种方式蛊惑着我们,稍有不慎,我们就会像故事中的人们一样,小则身心俱疲,大则倾家荡产。
我们看到,有人为了寻求刺激,误入歧途,冒险尝试毒品而不能自拔;有人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贩卖假冒伪劣产品;有人为了逃避现实,沉溺于虚拟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还有人为了享受物质生活,穷奢极欲,挥金如土,醉生梦死……如此种种,又何尝不是另一种蟋蟀呢?我们往往被种种浅薄的物质利益迷惑,故步自封,蒙住了自己的双眼,自己还浑然不知,乐在其中,尔后有朝一日悔悟,为时晚矣!
点评:
语段采用边论述边引用的方式,不着痕迹地把《促织》的课文素材镶嵌到自己的思想观点中,然后一句“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仍然有这样的蟋蟀”作为过渡,把论证的矛头指向生活中人们的各种物欲,立意新颖独特,见解深刻,值得借鉴。
应用角度二:以天下为己任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或民富国强,或民不聊生。
蒲松龄的《促织》一文讲述了考不上秀才的成名被报名上供促织,在他经历了寻虫、求虫、养虫、失虫、得虫、斗虫、献虫后,意外获得荣华富贵的故事。在此过程中,他甚至差点失去了儿子。为什么一只虫子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一切,只因统治者的个人喜好,使平民为此受尽苦难。正因为楚王好细腰,宫廷太监、宫女、嫔妃甚至臣子都不敢进食,只求细腰,才得以酿成宫中人并非自然死亡而是饿死的悲剧。因此,为政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谨慎,都须以天下为己任,以江山社稷为重任。
点评:
语段首先引用课文句子“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点明主旨;然后以《促织》的课文素材证明“只因统治者的个人喜好,使平民为此受尽苦难”的观点;接着运用“楚王好细腰”的历史典故进一步强化论证中心论点。思路清晰,论证富有说服力。
应用角度三:孤独和寂寞成就生命的厚重与伟大
寂寞蒲松龄
蒲松龄是寂寞的。
据说他在二十几岁时就开始了《聊斋》的创作。这对于一个致力于科举的人来说,是不合时宜的。科举黑暗,这固然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八股文与艺术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它们的思维方式本来就井水不犯河水,我个人认为,蒲松龄科举的不得意也与《聊斋》的创作有关。有时我想,才华盖世如曹雪芹,如果参加科举,也未必真的会蟾宫折桂。
蒲松龄的生活并不富裕。偏僻,寂静,荒凉,这样的环境氛围在《聊斋》中曾经反复出现。从他的词作《大江东去·寄王如水》中,我们看出他的日常生活状态是“数卷残书,半床寒烛,冷落荒宅里”。一个典型的落魄书生的生活。
在生活态度上,他与陶渊明不同,对陶渊明而言,田园生活是一种如鱼得水的回归;在功名利禄上,他与曹雪芹不同,对曹雪芹而言,荣华富贵是一种过眼云烟的虚幻。蒲松龄在心理上和生活上都不如意。
他对女性是欣赏的。在很大程度上,作为那样一个时代的男人,他对女人,也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尊重。但总的说来,他缺少曹雪芹的那种大爱和悲悯。作家应该慈悲为怀,他在才华上是不输于曹雪芹的,一个作家应有的想象力,虚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他都是屈指可数的。
二十岁左右的蒲松龄春风得意,在现实中是满怀希望的。但三十而立而未立,四十不惑却更惑,我想,《聊斋》不是一下子变成“孤愤之书”的,只是到后来,它才慢慢成了蒲松龄的生命寄托吧。但就是“生命的寄托”,一直到死,他也没能看到它印刷出版。
寂寞是蒲松龄命运的基调。
他创造了他的美,但美并不具备现实的价值。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就是:“不能当饭吃。”这是美的特性,也是一个真正的纯粹的艺术家的悲哀。
这当然也是蒲松龄的悲哀。
在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生活中,不同的人总有一些相同的东西必须无可逃避地去面对,比如孤独和寂寞。而孤独和寂寞,反过来也成就了他们生命的厚重和伟大。
点评:
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A卷知识通关练)(原卷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速记·巧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广东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一上学期入学水平检测语文试题(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
- 系统开发工程师的职位职责(精选30篇) .pdf
- 美国OneWeb系统发展现状与分析 .pdf
- 聊城谐振器 项目实施方案 .pdf
- 老年人能力评估项目实施技术细则 .pdf
- 缺血性中风(痰瘀互阻型)中医药研究进展 .pdf
-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0年秋季版)《10 吃饭有讲究》教学设计1.pdf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