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XXXX小学教学工作三年计划(2025-2027)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XX省中小学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相关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品质课堂,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学校教学水平,建设教师阶梯培训体系,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构建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创建新优学校。不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为推进教育强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做好两个培养——培养教师专业水平,培养学生习惯
明确三个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做好四个过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过程,提升管理水平;加强
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良好习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管理,提高教师业务素养;加强教研教改过程工作,深化课程改革。
三、重点工作及路径
(一)加强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优化课程及教学过程管理。
(1)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思政课程、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不断完善“荷美”课程规划、实施方案、内容及评价。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各项管理规程,进一步优化教学常规管理,通过巡课、包年级听评课、各级各类评优课、细化完善常规检查及反馈改进等举措,实现对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2.完善教学诊断机制。
健全听评课制度,明确教学评价要素和要求,结合期末考试和教学质量诊断调研,聚焦数据进行学情分析改进,继续提升教学质量。各学科建立“目标精准—科学命题—实施调研—数据反馈—分析改进—指导跟进”的评价指导机制。
(1)深入实施一二年级主题式综合素养评价,助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在往年低学段主题式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优点和不足,完善本学期测试方案,尝试探索跨学科的评价研究。。
(2)扎实推进学科素养月调研,助力学生学业质量和教学质量提升。以区域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学区一体化评价为方向,以质量月调研、“我的一道好题”分享活动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命题能力、讲题水平及分析诊断能力。采用教学领导指导、中层干部挂靠、年级主任负责的方式,聚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深入推进品质课堂建设,促进“双新”有效落地。
1.基于校情,大力推进学校“品质课堂”构建。成立学校品质课堂研究团队,依据品质课堂的基本标准,立足本校特色和学生特点,探索具有适宜性的品质课堂实施模式。本学期一方面在小学教研科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教学示范基地的遴选,一方面聘请校外专家入校指导,进一步优化完善“基于标准的合作学习”模式,力争在区域品质课建设过程中实现新课标逐步落地,实现课堂变革。
2.基于学情,扎实做好“泉引桥”工程建设。
依据学区实际学情和生源情况,做好幼、小、初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研究,通过编写衔接指导手册、衔接课程设计开发、中小衔接主题教研、片区教研等活动,做好“小初衔接”和“幼小衔接”工作,扎实落实《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试行)》。
3.借力区域教研,促进“双新”落地。
立足“双新”,结合学校学情和师资情况,各学科成立骨干教师团队,学习优秀大单元课程设计理念与方式,参加区域教研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实施;通过主题教研和项目化教研确保分层作业质量和实施路径,将作业设计纳入到备课中,建立一体化备课思路。
(三)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全面提高业务素养
1.降低教研活动重心,补齐教学短板。
为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有效落实,定期召开教学专题工作会。教学分管领导带领老师们理清“干什么”“如何干”和“怎样干好”的问题。加强校本教研的研究力度,强化学科组建设,规范教研工作的流程与内容,取得研究实效。低教研活动的重心,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发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的、细小的问题,切实实现“有效教研”。通过学科大教研指导老师们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做题讲题主题活动学会甄别有效题目;通过“名师示范课”“教研组长领航课”“教研组磨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教学一招分享”,以“引、听、评、磨”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充分做好智慧空间建设,将比赛内容晒出来,存下来,形成丰富的资源库。
2.重视教师梯队建设,打造教师发展平台。
结合我们学校所面临的“三多一少”现状,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搭建各种合作平台,努力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骨干教师队伍,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