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皮肤性病学课件).pptx

性传播疾病(皮肤性病学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性病概述梅毒123

Part1性病概述

性病概述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性接触传染的一组疾病,不仅引起泌尿生殖器官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

性病概述分类狭义STD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广义STD除上述6种疾病外,还包括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生殖系统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阴虱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和股癣等疾病

性病概述

性病概述世界流行范围扩大,近20年来,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生性病患者超过2.5亿发病年龄跨度增大无症状或轻微症状患者增多耐药菌株数增多的趋势艾滋病全球肆虐,每年死于艾滋病近万人中国解放前十分流行20世纪60年代基本消灭80年代对外开放后性病死灰复燃,且逐年增加构成比发生改变:

淋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梅毒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

性病概述流行原因性观念变化卖淫嫖娼及吸毒等高危行为流动人口增加性教育薄弱疫情漏报现象严重性病诊疗欠规范等

性病概述传播途径

性病概述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异性或同性性交是主要传播方式,占95%以上,其

他类似性行为(口交、肛交、手淫、接吻、触摸等)可增加感染

几率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污染的衣服、公用物品或公共卫生器具等

感染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输入受性病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

以及静脉成瘾者共用注射用具

性病概述传播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患病的母亲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分娩时胎儿通过

产道或通过母乳喂养传染婴儿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经体格检查、注射、手术等方式;

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因防护不严而自身感染器官移植、人工受精等

性病概述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或简单的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诊断:

■根据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

病征诊断:

■根据病征处理的原则进行诊断和处理。

性病概述

性病概述防治完善法律法规:颁布多部STD防治相关法规(性传播疾病防治管理

办法、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性传

播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把性传播疾病逐步纳入规范化管理

轨道。重视宣传教育:形式多样(专题报道、专家访谈、现场咨询、电

话热线、公益广告、电影、广播等),加深人们对STD危害性的

认识并获知正确的预防方法

性病概述防治规范疫情报告:建立健全性病艾滋病监测系统,掌握流行情况,

预测流行趋势,掌握流行规律,相应调整卫生资源的分配加强行为干预:规范性病医疗市场,正规治疗,推广使用安全套,

促进安全性行为避免交叉感染、酗酒或劳累、配偶或性伴同治

性病概述防治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性病概述梅毒123

Part2梅毒

梅毒概述梅毒,古代又称“花柳病”、“杨梅疮”,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TP)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本病危害性极大,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

梅毒

梅毒人类对于梅毒研究认识经过

梅毒

梅毒病因TP常通体透明,不易着色,又称苍白螺旋体小而纤细、规则8~14个螺旋结构旋转、蛇行、伸缩的方式运动横断分裂方式繁殖,增代时间为30-33小时,离开人体不易生存耐低温,4℃可存活3天,-78℃可存活数年,不耐热,对各种化学消毒剂均敏感,煮沸、干燥、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剂均可迅速将其杀灭

梅毒发病机制TP表面的黏多糖酶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TP对皮肤、主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借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细胞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血管塌陷、血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

梅毒传播途径

梅毒性接触传播:占95%以上,由皮肤微小黏膜破损传染,未治疗的梅毒患者1-2年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随着病情延长,传染性下降,感染4年以上基本没有传染性母婴垂直传播:妊娠4个月后,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胎传梅毒,其传染性随病情的延长而逐渐减弱,未经治疗的一期、早期潜伏和晚期潜伏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概率分别为70-100%、40%和10%。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由头部、肩部擦伤,发生接触性感染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输入被梅毒螺旋体污染的血液发生感染,冷藏3天以上的梅毒患者血液仍具有传染性少数患者可经接吻、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等其他途径而感染

梅毒

文档评论(0)

学霸状态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加油吧,少年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