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教学
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芣苢》《插秧歌》。
《芣苢》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描绘妇女采芣苢的诗歌,通过
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劳动妇女的勤劳和智慧。《插秧歌》
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一首描述农民插秧的诗歌,通过描绘插秧的
场景和农民的辛勤劳作,表达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背诵《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3.能够理解并体会诗歌中描绘的劳动场景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难点: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PPT课件
2.诗歌全文打印稿
3.诗歌翻译和解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播放农田劳作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
对劳动场景有所了解。
2.讲解《芣苢》:先让学生自读诗歌,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
意思和表达手法,解释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劳动场
景和妇女的勤劳智慧。
3.讲解《插秧歌》:同样让学生自读诗歌,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
歌的意思和表达手法,解释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插
秧场景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4.欣赏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
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背诵与默写:让学生集体背诵两首诗歌,并对诗歌进行默写练
习。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包括两首诗歌的、作者、主要内容以及重点诗句。
七、作业设计
1.请学生将《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歌背诵给家长,并请家
长签字确认。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歌描
绘的劳动场景。
3.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劳动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下节
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芣苢》和《插秧歌》
两首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背诵
和默写诗歌。但在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
和表现手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的引导和启
发。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劳动诗歌,了解不同诗人
对劳动场景的描绘和表达,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同时,可以组织学
生参观农田,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
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
《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歌描绘的劳动场景和劳动人民的辛
勤劳作。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关注
难点: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重点关注
1.讲解《芣苢》: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手法,解释生
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劳动场景和妇女的勤劳智慧。
2.讲解《插秧歌》:教师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手法,解释
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描绘的插秧场景和农民的辛勤劳作。
3.欣赏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
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作业设计重点关注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歌描
绘的劳动场景。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关注
课后反思:在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诗歌的意境
和表现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解析
《芣苢》和《插秧歌》两首诗歌通过描绘劳动场景和劳动人民的
辛勤劳作,展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师需要通过讲解
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两首诗歌。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关注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
法存在难点。这是因为意境和表现手法是诗歌中的抽象元素,需要学
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需要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
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