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docx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跳水》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了思辨与智慧。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中“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目的,这是由语言表层到文字内涵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还原人物的思维过程是《跳水》一课教学的重难点。

??思维过程是动态地发生在人的大脑内部的过程,难以被他人觉知。如何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结合本课课后习题“船长是怎么想的”及“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交流平台”中“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等,教学本课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一是将学习活动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情境关联,让学生感受到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真实生活中的困境;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中人物行为表现的分析、品读,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想法揭示出来,形成思维导图、表格等形象化的手段,从而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故事启迪,同时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让思维看得见摸得着。

??五年级学生对人的内心想法没有成年人那样系统、理性,所以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不能过度讲解深奥的思维概念。但从语文要素的序列来看,本册第四单元就学过“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教材前面也多次编排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从学生已有的“体会人物的内心”出发,从文本语言中沉潜进去,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能用小标题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激活思维

(一)回顾单元任务——“思维碰撞之旅”

(二)学习了前两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揭示新课学习内容,了解列夫·托尔斯泰。

二、识记生字,扫清障碍

(一)认读词语

第1组:桅杆横木甲板船舱顶端

第2组:放肆龇牙咧嘴撕咬帽子逗他生气扭着身子钩着绳子

第3组:哭笑不得眼巴巴吓唬边追边喊

1.学习第一组词语。

(1)指名读。

(2)对照图片,认读帆船部件。

(3)补充资料,了解远洋帆船的桅杆高度、横木宽度等。

2.学习第二组词语。

(1)指名读,重点读准“放肆”“龇牙咧嘴等词语。

(2)演示“肆”的笔顺,指导写好“肆”。

(3)做动作理解“龇牙咧嘴”的意思。

(4)引导学生发现“龇牙咧嘴”等5个词语是“放肆”的具体表现。

3.学习第三组词语。

(1)指名读。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哭笑不得”的意思。

4.整体关照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分别描写帆船、猴子和孩子)

三、整体读文,理清脉络

(一)自由读文,理人物关系

1.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边读课文边做记号,想一想,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读文,勾画,思考。

3.全班交流,教师梳理。

(1)按照出场顺序,故事中出现了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人物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一个关键字串联:

水手和猴子:水手笑猴子;

猴子和孩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

水手和孩子:水手笑孩子,水手救孩子;

船长和孩子:船长逼孩子。其中,孩子是船长的儿子。

4.教师小结:读人物较多的小说,首先要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二读课文,理故事情节

1.再读课文,依据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绘制一张故事情节图。

2.学生自读,思考,填表。

3.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4.根据故事情节图,完成课后习题一的填空,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三)三读课文,品故事细节

1.出示要求:关注课文对猴子、水手和孩子的描写,品读,感悟,思考,把自己的发现和问题批注在旁边。

2.学生自读,批注。(如有时间,可组织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故事地图,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复述故事主要内容。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孩子处境的危险

文档评论(0)

无敌熠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关于教育的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