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概述
1.1项目兴建缘由
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
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建筑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建筑
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
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建筑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
的必然要求。
如何减少垃圾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垃圾的再生利用成
为标志着我们城市生活文明程度的高低。发达国家对建筑垃圾的管理
较我国早20~30年,丹麦、荷兰等一些地势低洼的国家,砂石资源
特别稀缺,因而也最重视包括废混凝土在内的建筑废料的再生利用。
1976年,当时的荷兰、比利时就与联邦德国政府联合成立了“混凝
土解体与再利用委员会”,开始以废混凝土作为混凝土的粗、细骨料。
美国不但鼓励再生混凝土的利用,而且还对再生混凝土的性能做了系
统的研究和实验,通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干缩率比天然
骨料混凝土的要大,因而必须经过针对性的处理。日本在1977年率
先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1991年又制定了《资
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
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均须送往“再生资源化设施”
进行处理。据有关资料报道,东京在1998年对于建筑垃圾的重新利
用率就已经达到56%。
长期以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管理一直较为薄弱,建筑垃圾基本
不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进
行处置。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才陆续在一些大城市
开展了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出台了相应
的法规条文。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管理不仅内容浮浅,以规范倾
倒地点、运输车辆和行车路线等为主,对建筑废物进行减量化和再利
用等循环经济关键性的内容基本未涉及。管理系统本身也还存在种种
问题,阻碍了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市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大兴城市改造工程,每年产生大量的建
筑垃圾,这些垃圾如何处理,如何合理利用,是现在**市发展必须要
解决的问题。目前,**市的建筑垃圾清理以堆放填埋为主,每年刚运
送建筑垃圾就要消耗大量的燃油。另外建筑垃圾的堆放填埋对于**
市来讲也是一个大问题,对周遍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如
何把这些建筑垃圾合理利用,并且把垃圾变为财富是目前**地区考虑
的问题。
通过利用破碎机把简单分类的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然后经过
化学及物理方法加工,可以把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生成各类建筑原材
料,进而合理再生利用。这样一方面解决了**市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2
另外一方面减少了**市每年购进建筑原材料所花费的费用,同时也在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治市一部分人员就业问题。
1.2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将以长期、可靠、稳定、安全、卫生、先进为指导方针,
贯彻一个主题:力争将本工程建设成为高标准生态型加工厂场和功能
合理的综合处理厂。建成的综合处理基地具有九个基本特点:
1)高标准:本着“力所能及、竭尽所能”的原则,力争达到国
内先进标准。
2)生态型:在加工厂建设、运行的各个阶段,尽可能保持自然
界原来的面貌。加工厂作为一个系统,其输入和输出对环境都是友好
的。
3)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使土地资源利用
率达到最大化。
4)物流平衡,来料控制:根据进厂垃圾变化的预测,合理组织
厂内交通和物料运输工艺。
5)全过程全范围控制:对可能产生的污染源(粉尘、污水、臭
气、散落垃圾等)进行全面的控制,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6)合理控制工程投资: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要求,杜绝浪费。
7)清洁生产、高效管理:设计中采取充分的措施,保证将来生
产的清洁性和管理的高效性。
3
8)可持续发展:在工程设计时兼顾加工厂的现行运行和远期发
展的可能性。
9)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着眼于目前实际情况、兼顾长远发展
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总原则进行设计。
1.3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及标准
1)、《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
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