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聚焦劳动细节,感怀国士风范《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精读课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一稻济世,温暖天下,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曾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他用一生耕耘,为这句话写下注脚。
袁隆平,毕生梦想消除饥饿。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袁隆平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源自2019年袁隆平在《人民日报》自述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获“共和国勋章”。袁隆平一生致力于科研,经历坎坷传奇,成果造福人民,其人其事具有极强的可报道性。新闻价值社会效应文化价值
针对袁隆平的新闻报道众多,本篇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打动人心呢?
1、了解素材来源,明确通讯准备。2、梳理人物事迹,感知形象魅力。3、探究行文个性,体会笔法之妙。学习目标
采访袁隆平采访周围的人国内外学者的评价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袁隆平自己的观点素材准备是写好人物通讯的基础,本文作者为了写好袁隆平,做了哪些素材准备呢?任务一:明确素材准备文献资料实地采访
阅读课文,梳理袁隆平的典型事迹,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完成表格。任务二:梳理人物事迹典型事迹人物品质。
阅读课文,梳理袁隆平的典型事迹,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完成表格。任务二:梳理人物事迹典型事迹人物品质2001年春节刚过,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业科研事业1961年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1964年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1992年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1986年以来,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1997年,发表重要论文,选育出亚中间苗头组合,使水稻产量达到超级稻产量指标。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围绕主题,选材典型突出人物,彰显个性
袁隆平感人至深的地方在于他的勤劳质朴,扎根于稻田的品质,战胜饥饿解决百姓粮食问题的高度使命感,以及理论与实践相互激荡双重探索的科学精神。相比较其他报道,本篇通讯是如何更好地凸显出人物的这些特点的?任务三:探究行文特色
一、精彩生动的标题标题手法效果主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引用(毛泽东诗词)副标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引用(毛泽东诗词)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比喻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比喻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用(美国学者著作)以丰收图景暗示非凡功绩侧面凸显杂交水稻研究的世界性意义化抽象为具体,揭示出“事实”对于科学家的重要意义化抽象为具体,揭示出“创新”对于科学家的重要意义以搏击风浪的画面展现昂扬奋发的激情
二、触动心灵的细节描写2001年记者眼中在田间眯起双眼凝视观察的身影1961年袁老第一次发现“天然杂交稻”杂种第一代的场景袁老寻找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的“泥腿子”形象袁老在稻田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画面袁老对自己凡人之梦的兴奋讲述小细节大精神
三、身临其境的“我”的视角文章大体以第三人称记述,但作者时不时以“我”的身份出场,写出自己的印象、感受。这样的文字更有“在场”感,亲切而真实,也更容易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情感态度;而读者则在不知不觉中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为消除饥饿,让人人都能吃饱饭而不懈努力,他的杂交水稻研究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他心系国家、心系百姓,为这份“伟大的事业”燃尽最后的一滴蜡。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工作繁杂琐碎,基层环境复杂多变,从事基层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舍小家,为大家”,替群众排忧解纷,为群众谋取最大利益,坚定信念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心间,不计较个人得失,筑牢党和国家发展的基层根基。课后活动风吹稻香,精神永存。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社会各界深切怀念和无限追思。请你结合本篇通讯报道,为袁老撰写一句纪念语。
谢谢欣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