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淀粉制品中米酵菌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docxVIP

湿淀粉制品中米酵菌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

湿淀粉制品中米酵菌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一、前言

米酵菌酸是一种强毒性物质,美国《食品毒理学手册》指出人体血液中米酵菌酸素含量达到200~300微克/升,即可达到致死剂量,人群中毒事件提示剂量反映经口摄入含31毫克米酵菌酸素的食物可导致死亡。米酵菌酸又是强耐热毒素,120℃高温处理1小时毒性仍然不被破坏,因此普通家庭的烹饪方式和食品加工处理过程难以去除或者破坏米酵菌酸,由此引起的食物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可达40%以上。

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相关研究指出,湿淀粉、泡发的木耳(银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有鉴于上述情况,国家监管部门(食药、疾控系统等),加大了易发米酵菌酸毒素中毒食品的监测监管力度。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相继出台执行,严格规定了实验室针对食品中的米酵菌酸毒素的检测方法(包括前处理),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确保食品的安全。

例如:GB5009.18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该标准规定了银耳及其制品、酵米面及其制品等食品中米酵菌酸的测定方法。其中,试样制备的前处理方法提到了两种,分别是:固相萃取法和液-液萃取法。

由于固相萃取法操作比较简单,耗时短,消耗的试剂少,安全高效。而液-液萃取法使用大量的三氯甲烷、石油醚有机试剂进行提取、萃取,不仅对操作人员身体伤害大且前处理时间长,过程复杂,回收率相对会降低。从实验操作性、人员安全性、成本效益等比较固相萃取法比液-液萃取法更优越。

本文将重点探讨固相萃取法在米酵菌酸测定实验中的应用。简单介绍了方法的基本步骤,对目前常用的固相萃取的设备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着重研究。探索出一种操作更简便、更节省人工的方法以及购买和维护使用成本更低的固相萃取辅助装置,提高实验的准确率和回收率。

二、米酵菌酸前处理方法(固相萃取法)的介绍、研究和探讨

2.1样品前处理方法

提取:干试样经粉碎过?0.425mm筛,鲜(湿)试样经剪碎、匀浆后,称取10g(精确至0.01g)置于50mLPE管中,加入20mL甲醇-氨水溶液,涡旋1分钟,超声提取30分钟,1.1万转离心20分钟。

净化:吸取10mL离心后的上清液慢速过5mL甲醇和5mL水活化的固相萃取柱(WATERSOASISMAX小柱),再用6mL甲酸-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于40±5℃氮吹至干,加入1.00mL甲醇,涡旋溶解,混匀,1.1万转离心20分钟,上清液经0.22μm微孔有机滤膜过滤后进行HPLC分析。

2.2详细的实验步骤(以传统工艺制作的湿河粉为样本):

2/6

A购样B剪碎样品C称样

D加样品提取液E旋涡振荡F超声波振荡

G离心H活化柱I样品过柱

3/6

J样品洗脱K氮吹(吹干后加甲醇溶解处理后上机测定)

2.3固相萃取法样品前处理中的困境和探讨

2.3.1困境:从以上前处理的步骤和方法中可以看出:固相萃取法最大的困难在于样品过柱和洗脱的环节,有些样液很难按照国标要求的那样(形成液滴,间断的通过)顺利的通过小柱的填充物。

2.3.2探讨:样液过柱或洗脱困难,会降低结果的准确性和回收率,有些样品完全不能过柱,则会导致实验失败。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固相萃取装置分为手动固相萃取装置和自动固相萃取设备。它们在带来便捷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2.3.3手动固相萃取装置的不足

.装置的框架和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废液瓶和收集瓶的预留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根据需要调整高度,来灵活放置大小合适的废液瓶或者收集瓶,如果溶液量大的时候,需要中途更换废液瓶或者收集瓶,操作麻烦。

.洗脱液收集瓶体积受限制,如果洗脱液体积大,要分几瓶来装,后期需要合并后再氮吹,操作麻烦,影响回收率。

.架子不能叠加,不能实现同时过两层小柱。

.依据柱的不同容量购买不同孔径的试管架;活化用的的甲醇等液体、样品溶液会腐蚀试管架、托盘;因不同柱、不同样品过滤效率不同,不能实时观察液体液面,只能每支拿出来

文档评论(0)

法律咨询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咨询服务,专业法律知识解答和服务。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706605500003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4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中级金融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