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墨家“行禹道”“用夏政”,道家以伏羲和神农氏为理论源泉,至稷下学派则以“黄帝为祖,老子为宗”,这可以用来说明()
A.神话传说真实可信
B.诸子百家互相借鉴
C.农耕文明凸显权威
D.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2.《左传》记载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人“以戈击之,断缨。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结缨而死”。子路在生死攸关的搏杀时刻不肯“免冠”,这折射出 ()
A.礼乐制度塑造士人品格
B.先秦思想家的道德诉求
C.代表封建贵族价值标准
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3.王阳明曾对弟子说:“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而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这一说法()
A.隐含着一定的平等观念
B.在社会上引发很大震动
C.沉重地打击了君主专制
D.体现出其对儒学的批判
4.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
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
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题组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5.《乐记》是创作于西汉的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下列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儒家核心思想的传承
B.民族文化的认同性
C.秩序与和谐的重要性
D.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6.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他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二者都主张()
A.改革内政,重构统治秩序
B.重视贤德,变革选拔标准
C.崇德尚贤,规范统治行为
D.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
A.带有强烈保守主义倾向
B.蕴含传统民本治国思想
C.体现出回归理学的趋势
D.根本否定传统纲常伦理
题组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8.山西高平羊头山神农庙中北齐天保二年(551年)的碑上刻有“神农,圣灵所托,远瞩太行”“精舍立趾,伽蓝有处”“招集名僧,妙聪永侍”“地称唐公,山号羊头”等文字。该碑文反映了()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佛教冲击了传统文化
C.北齐遏制宗教发展
D.中华文化多元包容性
9.韩愈在《原道》中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由此可知,韩愈对“道”的解释意在()
A.复兴儒学
B.推动佛教本土化
C.传播道教
D.阐明天理的内涵
10.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下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由此可知中华武术()
技击观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统合、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浸润着传统文化理念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一定的人物形象。下图所示,西周中期以前,人物周身添加了大量的神秘纹样,表现为一种夸张且神秘威严的形式。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没有了之前的狞厉,逐渐表现出写实主义风格。这一转变反映了商周时期()
A.民本观念逐渐地成为主流
B.人与自然关系愈发消极
C.理性的思想因素有所增长
D.社会矛盾逐渐走向尖锐
12.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提到:中国人爱说“读书明理”,这个“理”何所指?它不包含物理的理、化学的理、一切自然科学的理,社会科学上许多理,亦不包括在内。中国的书所讲的“理”偏乎人世间许多情理。由此可见,中国的“理”()
A.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嬗变
B.体现对理想化的人格追求
C.使儒学完成哲学化思辨化
D.源于新的经营方式的产生
13.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钅豦”(钅豦,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钅豦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钅豦成,见者惊犹鬼神”。该故事()
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
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
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
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14.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部分经典著作中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反映出的共同思想内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8).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7).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综合测评.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7).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10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2).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考点规范练6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2).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3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1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单元测评.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课后习题 第1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oc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1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6).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