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 知识点总结.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是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所得到的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经济发展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

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制约。生

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分为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原

始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

率;农业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

然增长率;过渡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现代社会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问题包括老龄化问题和人口增长过快问题。老龄化问

题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社会负担加重,解决措施包括鼓励生育、

吸引移民和健全社保。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

大压力,解决措施包括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和转变生育观念。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自然资源是

有限的,包括土地、矿产资源、森林和淡水。环境人口容量的

制约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受教育水平和生活和

文化消费水平。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即临界性、相对性和警

戒性。人口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

最大人口数量,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应该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对特定地区的人口数量有影响,但对全球总人口

没有影响。人口迁移的判断需要满足三个要素,即空间位移、

变更居住地和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包括国际迁移、国内迁

移,以及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等。人口迁移对迁入地

和迁出地都有影响,包括利和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

然因素和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越来越重要。

政治、社会和人口迁移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政

治方面,国家政策、战争和政治中心的变更都会对城市产生影

响。而在社会方面,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以及宗教也会对城

市发展产生影响。人口迁移方面,政治因素包括计划经济体制

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其特点是行政调动,有计划、有组织

地进行迁移。迁移方向包括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

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以及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

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经济因素自发迁移则是20世纪80年

代中期后的趋势,迁移方向包括中西部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内地到沿海地区,同时也出现了“民工潮”。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城市区位因素

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政治文化地理区位。自然

地理区位方面,城市容易形成的地方包括河流凹岸、河流入海

口、干支流交汇、航运起点以及山前平原、绿洲等。经济地理

区位方面,交通条件和矿产资源都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政

治文化地理区位方面,历史继承性、国家政策、宗教、旅游和

科技等也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相同的

城市用地类型会发生集聚,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历史

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行政因素和社会因

素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最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

不同区域的付租能力受到距市中心远近、交通便捷程度等因素

的影响。中心地理论认为,中心地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同级

中心地服务范围彼此独立排斥,不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相互

嵌套。

在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且

级别低,服务范围也较小。而在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

提供的服务种类多且级别高,服务范围也更广。城市等级越高,

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也越多,级别也越高。

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也会扩大。城

市化的动力机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早,水平高(75%以上),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

象。逆城市化的原因是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中心城区居住

环境恶化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40%左右),但发展速度快。

然而,存在虚假城市化(拉美国家)和滞后城市化(印度)等

问题。城市化的一般规律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

市郊区化)-再城市化。

文档评论(0)

175****5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