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科研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育人思政建设探索
摘要: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构建中,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可以发挥多重思政教育作用,其不仅可以传授科研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而且涉及的知识点也可作为融入其他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文章以“科学研究的艺术”课程为例,探讨了科研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必要性、可行性、准备工作以及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文化素质教育;思政元素;科学研究方法教学;通识选修课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和现实结合起来”。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其中强调“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1]。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任务之一[2]。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以直接讲授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主要内容,关注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是一类典型的通识选修课。发挥通识选修课的思政教育作用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3]。构建“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对通识课和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4]。如何在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形成互补之势,从而做到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5]。
“科学研究的艺术”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支持下建立的一门本科生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该课程以《科学研究的艺术》(TheArtofScientificInvestigation)一书为基础。该书是一本关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经典著作,曾被三联出版社评为“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100本书之一”。该书的作者是英国剑桥大学W.I.B.Beveridge教授,曾任世界卫生组织顾问。该课程秉承“科学研究是一门艺术”的理念,着重介绍科学研究中的实践技巧和思维技巧,涵盖了准备工作、实验、机遇、假设、想象力、直觉、推理、观察、困难、战略与战术、科学家等十一个章节,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实践技巧和思维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与求真意识。在以往“科学研究的艺术”课程教学中,仍然以讲授科学研究方法为核心,课程思政不够系统和深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科学研究的艺术”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以课程思政为核心重新认识和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为鲜明特征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实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明确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目标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并在“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针对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强调“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
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6]。纲要中的这段论述全面准确地指明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和任务,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研究的艺术”课程主要面向不同专业的本科生(以一年级本科生为主)。调查发现,大部分选修的学生立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也有部分学生主要是为了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以及怎样开展研究工作的,理解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使学生充分了解如何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科学地开展职业规划,使立志从事科研的学生坚定信心、提高素养,使即便不想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也能够充分理解科学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二、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特点
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以“科学研究的艺术”课程为例,其不以讲授某一专业的特定知识为授课内容,而着重介绍科学研究中的实践技巧和思维模式。这使得这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与常规专业课课程思政具有明显的区别。科学研究方法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思政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这类课程是为提高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伦理等素养,其知识点本身即具有一定的课程思政功能。同时,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活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有必要在引用科学研究典型案例讲授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中同步提炼其中的课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