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易错点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名师支招]
从来源和去路分析消费者的同化量
1.从来源分析
消费者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
2.从去路分析
结合题意确定属于“两条”“三条”“四条”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1)两条:消费者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2)三条:消费者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四条:消费者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末利用的能量(限时情况下)。
[典例赏析]
1.(2024·河北冀州调研)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A~C代表某些生物成分,其中B1为食草动物,①~⑩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图2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A~F代表能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代表生产者,该生态系统共有2条食物链
B.图1中③⑤⑥⑦⑧⑨过程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C.图2中,A代表松毛虫的同化量,C代表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D.引入灰喜鹊来控制松毛虫危害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B
解析图1中A从大气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则A代表生产者,由于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因此根据图1无法确定该森林生态系统有多少条食物链,A错误;图1中③⑤⑥⑦⑧⑨过程属于生物群落内部的碳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B正确;图2中,A代表松毛虫的同化量,C代表松毛虫的粪便量,其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引入灰喜鹊来控制松毛虫危害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2.(2024·北京通州区期末)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C.该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D.该食物网中的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循环流动
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多个营养级,“营养级内能量守恒,营养级间逐级递减”。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储存起来)=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同化)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100%。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幽蚊幼虫→太阳鱼→鲈鱼,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能量同化的能量-流向鲈鱼的能量=1483-126=1357(J·m-2·a-1),B错误;由图可知,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780+4200)/31920×100%=25%,C正确;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会循环流动,D错误。
3.(2024·江苏南京模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江南京段加快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美丽生态画卷渐次展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风光带中的某湿地公园是休闲度假、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在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描述未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白鹭等候鸟来此越冬,该过程中影响白鹭种群密度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研究发现该湿地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湿地公园存在如图1所示的部分食物网,若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2∶1调整为甲∶乙=1∶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图2是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⑥表示的是________。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在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中传递。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C表示的是________,控制C的使用,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4)生态足迹值越________,人类所需的资源越________,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答案(1)潜在迁入率、迁出率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盲点2 光合产物蔗糖在植物体内的转运途径.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盲点3 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盲点4 性别决定方式.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盲点5 组蛋白的甲基化、乙酰化.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盲点6 遗传致死问题.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盲点7 基因的定位方法.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盲点8 电位测量的判断.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思维1 基础类选择题的底层逻辑.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思维2 “构图法”巧解复杂文字类情境信息题.doc
- 2025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思维3 抓住“起点和终点”,玩转复杂模式图信息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