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技术 课件 第1章 绪论.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绪论;传感器在各行业的应用;2.能源系统:煤、石油、天然气等系统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基本组成;传感器的分类;现状与发展;(2)平均技术

平均技术能够产生平均效应,即采用多个传感器同时感受被测量,得到这些传感器输出的平均值,减少测量时的随机误差。常用技术有误差平均效应和数据平均处理。

①误差平均效应。假设每个单元的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根据误差理论,总误差将减小为:;(3)补偿与修正技术

补偿与修正技术应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①针对传感器本身的特性,可寻找传感器误差规律,测量其大小和方向,再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补偿或者修正。采用此技术,传感器本身性能稳定是前提。

②针对传感器的工作条件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可找出影响因素(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然后引入补偿措施,这种措施可以利用电子线路解决或者采用手动计算或计算机软件实现。当前各系统及仪表厂家主要靠建模实现修正。;(5)稳定性处理

传感器的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都会影响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为了提高传感器工作的稳定性,需要对传感器进行必要的处理,例如结构材料的时效处理、冰冷处理,永磁材料的时间老化、温度老化、机械老化及交流稳磁处理等。通过相应的手段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传感器的工作寿命,增强其稳定性和保障其测量精度。;(7)新型传感器设计制造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人们进一步深入对基础理论的研究,通过研究新原理、使用新型材料和探索新功能,能够设计制造更多新型传感器。例如,光纤传感器、液晶传感器、以高分子有机材料为敏感元件的压电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核辐射式传感器和新型智能传感器等。

①寻找新原理。物理现象、化学原理和生物效应等各种规律和定律是传感器的工作基础。开发新型传感器需要人们通过发现新现象、新规律和新效应来实现。

②开发新材料。传感器感知功能中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各种新型敏感材料。人们通过对敏感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能够设计出更多高精度、高耐久和高抗干扰的新型传感器。新型材料主要有:半导体敏感材料、陶瓷敏感材料、磁性材料、智能材料、柔性材料及石墨烯等。

③探索新功能。多功能化是指增强传感器的功能,把多个不同功能的传感器元件集成在一起,使其能够同时测量多个被测量。多功能化传感器不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小产品体积,而且能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性能指标。此外,多功能传感器除了能够同时测量多种参数外,还可以对多种测量参数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反映出被测系统的整体状况。;传感器发展趋势;(3)集成化

传感器的集成化往往与MEMS技术相结合,传感器集成化分两种情况:

一是将同一类型的单个传感元件用集成工艺在同一平面排列起来,使其形成一维的线性传感器;

二是将不同功能的传感器集成化,即将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一体化,组装成一个可以同时测量多种数据类型的传感器,如电荷耦合器件(CCD)、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集成霍尔传感器UG3501。;(5)智能化

智能传感器是一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传感器,是传感器集成化与微处理器相结合的产物传感器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安装过程中能够自主校零、自主标定,具备自校正功能;使用过程中具备对环境影响的自动补偿功能;具备工作状态下的数据采集、数据自主分析、数据处理以及执行干预逻辑功能;具备大数据分析数据采集产品中的自主学习功能等。技术发展表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将推动下一代新型传感器产品的发展。随着5G通信技术、大数据、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传感器迎来了一个新的智能化时代。

;(7)安全化

传感器安全化是传感器作为感知单元的基本功能之一。一方面,传感器接收信息并传输数据的重要性增强;另一方面,传感器受到非法攻击的可能性增高,这使得传感器安全化显得格外重要。传感器安全化是通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应对攻击者的攻击行为,如硬件防篡改、访问控制、节点冗余、数据真实性鉴别、数据消息加密和恶意节点识别与剔除等,通过多种手段抵御因传感器无线化、虚拟化和网络化等形成大数据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保障传感器在信号传输时的可控、安全、可靠、保密、真实和及时。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