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城市滨水绿道工程伦理分析——以武汉东湖绿道磨山公园为例
摘要: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破坏了原有城市生态自然体系的平衡与自然水文循环,面对环境的不断退化,人们愈发渴望在日常工作栖息的城市中拥有绿色、开放、贴近自然的生态空间。本文以武汉东湖绿道项目为例,探索城市滨水绿道景观设计应用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进行工程伦理分析。
关键词:城市滨水;绿道景观;武汉东湖绿道
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城市绿色空间是从形态角度定义的一种城市公共空间类型,大多数城市在公共空间的发展建设中,比较关注城市面状、点状的公共空间,随着市民对慢行出行、空间连续休闲要求的呼吁日益增强,以绿道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城市线性公共空间的规划实践越来越多[1]。
绿道强调的是生态化的慢行空间,一方面它体现绿色生态廊道的属性,注重区域生态环境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绿道作为慢行空间,为人们提供慢行和休闲活动场所。因此,东湖绿道如何串联起碎片化的空间、提供生态化慢行空间是规划设计的首要出发点[2]。本文以武汉东湖绿道磨山公园为例,着重从磨山公园的文化遗存出发,将公园的历史记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探索东湖特色的精致驳岸景观,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
案例介绍
本文研究对象为武汉东湖绿道磨山公园,其地理位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城市级公共绿道。其中磨山段位于东湖中心地带,以磨山公园为核心,总用地面积约为310公顷,总长度6.8公里,绿道面积约4.8公顷,是东湖最优质景点之一,景区配套建设相对成熟。
武汉东湖绿道磨山公园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时,着重从磨山公园的文化遗存出发,将公园的历史记忆与新的建设需要相结合。并且对建筑物、景观小品、休息设施、铺装材料等进行了详细设计,充分体现了特色风貌,打造了集中体现生态特质的景观空间;同时,考虑水环境及自然植被的生态保护,在不破坏水环境、生态以及整体风貌基础上,打造独具东湖特色的精致驳岸景观。同时,结合磨山原有景观资源和道路,尽量保留人们历史的记忆,为市民提供更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旨在将单一性的公园景区改造成为多功能的市民活动中心。
工程伦理分析
能否与历史有效结合
在东湖绿道中部分景观缺少人文气息,因此出门游玩,有的人更热爱自然野趣,而有的人更偏爱浓郁的人文气息。经数据调查分析,有60%的市民表示去过磨山道,磨山公园的楚文化旅游区,沿湖绿道边有楚城、楚市、楚天台、离骚石刻碑文,其中各色文化活动层出不穷,让人以各种有趣的方式领略楚国文化,同时它也注重于自然景观融合其中,自林间栈道入,能让人领略到一片自然林间风光。为传播特色荆楚文化,打造更富内涵的武汉金名片,应更加注重各绿道文化风韵的渲染,使其更富有魅力。
2.2.对于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
据调查,60%的人表示对荆楚文化了解一些,只有10%的人表示非常了解,而还有30%的人则完全不了解,其中56%的市民表示平时并不会主动有意识地去了解有关荆楚文化的知识,这反映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人们可能会随着时代的车轮越转越快,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冲刷,对自己的乡土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淡漠了。而荆楚文化蕴含丰厚,但我们的开发利用却远远不足[3]。
2.3.生态问题
建设之初东湖湖滨带陆地的雨污水大多不经处理直接汇入水体,对水体造成污染。部分区域设计了滨水植物带,但这些河滨植物带的设计单调,并且大多仅仅考虑陆地部分,水体修复效果一般。而综合运用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多层次设计滨水带以及工程应用还不多见。某些湖滨地区由于遭受多年的破坏,湖滨表面被硬质覆盖﹐植物难以生长,短期内想营造出多层次的植物以修复水体也较难。
2.4.海绵城市实施技术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在雨水储蓄系统﹑排水系统﹑雨水花园、道路系统、下沉式绿地、园林水景﹑绿色建筑、生态停车场等方面均有不同与传统景观的设计要点。贯彻海绵城市理念﹐把握设计要点﹐并充分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对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东湖绿道工程建设中将传统驳岸改造成生态型驳岸﹐实现了对水源排﹑蓄﹑净、防的海绵城市功能。根据实际的情况,东湖绿道生态驳岸设计采取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驳岸形式[4]。
湖中道﹑湖山道沿东湖驳岸水体周边设置一些缓冲带﹐为水体与陆地交错区域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过渡缓冲,强调对水质的保护功能﹐控制水土流失﹐有效过滤、吸收沉淀物及化学污染﹐降低水温﹐保证水生生物生存,稳定岸坡。以湖中道为例,绿道的典型断面为生态护坡型驳岸。
2.5.人行道铺装蓄排水技术
在规划设计之前的道路透水性较差,容易道路积水,会对到此处游玩的旅客造成困扰和不便。因此,人行道硬质铺装采用透水材料铺装设计,以减少地表径流量,防止地面积水。同时,铺装区域土层下方设置储水模块系统﹐储存下渗雨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荷塘月色女装目标管理法的运用.pdf VIP
-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 .pdf VIP
- 班会主题学会如何面对挫折.pptx
- 2024年N1叉车司机证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探讨失眠的辨证论治.pptx
- 2024年粮食(安全、保管、节约)等相关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docx
- 贵州商学院2021-2022学年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闵行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五四学制).docx VIP
- 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技术规程.pdf VIP
- 贵州商学院2020-2197学年度《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含标准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