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对开阔学生学习视野、拓宽学生学习路径有积极意义。将“问题串”用于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数学现象、总结数学规律,从而拓展其学习深度。本文以青岛版《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为例,明确“问题串”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它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教师可围绕教学主题与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数学思想方法设计“问题串”,以提高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一、“问题串”应用的必要性

数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课程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记忆数学概念、公式的内容,对其内涵却不求甚解。“问题串”串联了简单、直观的数学现象与深奥、晦涩的数学原理,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数学原理的推导过程和应用策略。因此,将“问题串”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可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迁移,在简单的现象中抽象出数学规律,继而感悟数学原理。同时,“问题串”形式简单却内涵丰富,不仅可以指导学生理解数学原理,还可以驱动学生基于数学概念、性质和算理算法探究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对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有积极意义。

二、“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生本性原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智慧课堂被广泛应用于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理应满足相关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串”,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其学习需要合理设计“问题串”,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学原理、领悟学习方法,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具体设计中,教师应明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他们现有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潜力等。若学生的分层现象明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把控问题的难度、数量,确保学困生能完成简单问题、夯实知识基础;学优生能探索复杂问题,锻炼综合能力。

2.阶段性原则

德国教育家J.F.赫尔巴特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阶段,指出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系统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中应用“问题串”,应遵循以上科学教育理论。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并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特征合理设计“问题串”,确保问题与教学内容有机关联,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明了阶段,学生初次接触新课题,教师可利用生活现象、趣味游戏等简单内容设计启发性“问题串”,指导学生基于已掌握的知识、经验理解新知;在方法阶段,学生已将所学新知汇集成知识体系,教师可设计应用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原理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掌握应用数学的方法。

三、“问题串”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围绕主题设计“问题串”,激发探究意识

教师在智慧课堂讲授数学知识时,要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引导学生感知知识表象,并体会其内在逻辑,促使学生完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互动。教学前,教师有必要挖掘课程主题,并分析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与旧知的联系等。随后,教师可基于分析结果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从直观可见的生活现象和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发现新知规律,让他们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探究意识,为他们充分参与智慧课堂奠定前提和基础。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教学内容以小数的乘法为主题,涉及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等多个方面。为使学生在新课学习时对相关内容产生探究意识,主动探索核心原理,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串”,引发学生思考:(1)一块蛋糕1.2元,两块蛋糕多少钱?(2)新店开业,每杯奶茶售价5.6元,小明计划买三杯奶茶,他需要花多少钱?(3)6.3+6.3+6.3的结果是什么?6.3×3呢?其中,前两个问题以生活中常见的购物场景为基础,能够拉近学生与小数乘法问题的距离。第三个问题要求学生先计算6.3+6.3+6.3的结果,后计算6.3×3的结果,引发学生探究这两个运算问题的关系,引出课程主题。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解答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新知与生活现象、已知数学算理及算法的关系,为他们进行迁移探究做好思想准备。

2.围绕重点难点设计“问题串”,驱动思维发展

根据J.F赫尔巴特的研究内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只有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才能促进他们的有序发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中应用“问题串”时,应将教学重点难点分散在不同问题中,先组织学生攻克某一学习难点,再指导他们基于学习经验探索难度更高的问题,继而攻克学习重点,使学生在逻辑推理、数学抽象、迁移应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感、量感、运算等能力,进而促进其思维发展。

例如,教学《小数乘法》一课时,教师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为主。为使学生在智慧课堂中感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