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pdf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看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

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方向。教师在课堂里的一

活动,都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的具体表现,总的说,看教学思

想就是要看教师是否做到“四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

教学大纲(课标),全面掌握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实践的把握,主要从以

下四个角度着手:

1、教书和育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是否注意摆正;

2、教和学的关系(平等、和谐、互动)是否妥善安排

3、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是否切实处理;

4、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学习、实践、创造)是否有机联系。

二、看教学素养

教学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地说,就是要看

教风、教态、教学基本功。

听课、评课,对教师教学素养的把握,要重视教风,体现“严谨

灵活”的原则。可从以下向个方面考察:

1、考察教师的教学常规意识及其执行情况(包括复问、作业);

2、考察教师观察、分析、判断、概括、评价的准确性;

3、考察教师的听、说、读、写,激疑、演练、操作的基本功;

4、考察教师教育、教学机智的运用,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教学反

应的机敏程度。

三、看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是《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在一堂课中的具

体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是否恰当,是否明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益。

对该堂课教学目的性的把握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考察它是否符合大纲或课程标准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

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

2、考察它是否体现了有关教材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基本

原则,并适合全体学生的接受水平,使各类学生均学有所得;

3、考察它除了能揭示有关教材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外,是否还兼

顾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认知或操作能力的形成;

4、它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

或创新能力的形成。

应该注意的是,教学目的及要求的明确性,不仅应体现在教师是

否有目的性揭示,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落点的

选择和到位程度。

四、看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适当的组织方法和手段,

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进而正确地掌握

教学大纲、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并运用于实际。老师要在学生接受知识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有机地结合进行思想品德,

审美修养及科学精神、科学品质方面的教育。

听课、评课时对教学内容的考察要把握准“两个系统”,即该课

教学所描述的有关知识系统和全班各类学生对该知识系统所形成的认

知或操作系统,注意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学科问题的思维性以及它与

生产生活的联系。

1、从两个系统的起始状态和终结状态之间的差异看课堂教学容量

是否适度;

2、从教材所描述的知识系统与课堂教学实际描述的知识系统的同

化程度看课堂知识的传授是否科学、严密;

3、从两个系统由起始状态向终结状态演进的过程看重点的选择是

否恰当,难点的突破是否有力、有效;

4、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结构和操作水平结构看课堂教学

的后效,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

五、看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思路的凝固形式,反映教师

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有条理,形象思维是否丰富、富有感染力,也反

映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结构应

包括整体结构和局部结构,教学方法应能充分体现对学科知识、对学

生接受心理的适应性,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程度的发挥。

对课堂结构和方法的考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整体结构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各部分之

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能否共同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2、局部结构是否清晰,起落是否分明,线条是否简洁明快,转接

是否自然流畅;

3、教材的处理是否巧妙,切点的选择、切入的角度、切口的开掘

是否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教具或手段的运用是否合理,是否体现鲜明的目的性,实施是

否便捷有效。

六、看教学效果,教学效率

教学效果不仅

文档评论(0)

181****27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