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主讲:王键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熟悉:中医学形成与发展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典籍,杰出医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成就。了解:中医学的概念及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及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和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叶桂——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1)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一般说来,良好的社会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环境,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危害身心健康。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曾指出处于战乱时期的人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有不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死者,继踵不绝。”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可影响个体体质的形成明·李中梓:“大抵富贵之人多劳心,贫贱之人多劳力;富贵者膏粱自奉,贫贱者藜藿苟充;富贵者曲房广厦,贫贱者陋巷茅茨;劳心则中虚而筋柔骨脆,劳力则中实而骨劲筋强;膏粱自奉者脏腑恒娇,藜藿苟充者脏腑坚固;曲房广厦者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茅茨陋巷者腠理密而外邪难干”——《医宗必读·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2)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社会环境有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也随之而变。剧烈、骤然变化的社会环境,对人体脏腑经络生理机能有较大影响。《素问·疏五过论》指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病,“尝富后贫”可致“失精”病,并解释说:“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运用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病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个总体认识;再运用辨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确立当时证候,根据证候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1.本节PPT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向图片作者表示感谢!2.PPT使用的图片仅供教学使用。**************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称症状),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如面色、舌苔、脉象等(称体征)。症病、证、症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1)含义: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根据中医理论分析四诊获得的临床资料,明确病变的本质,拟定治则治法。2.辨证论治及其临床应用辨证:是将通过四诊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明确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标本先后等,最后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型。内容:辨病因、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势论治:又称施治,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步骤: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辨证与论治的关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不辨证无法论治。论治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治法和处方遣药。是辨证的延续和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2)辨证与辨病的关系辨证与辨病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对证候种类的分析和辨认,辨病是对疾病种类的分析和辨认。辨病是为了从邪正斗争的角度把握疾病的总体规律;辨证是为了辨别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疾病的病理本质,即确定证型,根据证候来确立治法。(3)辨证论治的应用1)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及患者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证不同,治法也就有异。2)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证,就可以采用同种方法来治疗。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核心依据是证。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一)司外揣内(二)援物比类(三)揆度奇恒(四)试探和反证(五)内景反观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四返回(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