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是”与“为”:浅析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论文.docx

“是”与“为”:浅析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与“为”:浅析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摘要:判断句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句式,但在对判断句的学习中,易将对现代汉语判断句的研究方法直接移植到文言文的判断句上,因此,本文从《论语》中判断句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论语》中的判断句,为以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论语》,判断句式,判断词,“是”,“为”

引言:判断句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通过分析《论语》中判断句的了解不同判断句性质的特点,并通过探讨《论语》中的“是”、“为”等词是否为判断系词,从而形成对《论语》判断句较全面的认识,为今后学生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一、《论语》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先秦时期的语言风貌,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对后世语言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我们将判断句一般特点和《论语》的文本实际相结合,从语义角度和形式角度分别对《论语》中的判断句进行分析,通过简单的典型的判断句分析,从而形成对判断句的初步认识。

二、了解判断句

我们先来看看表1古代汉语判断句四种基本形式:

表1判断句四种基本形式

主语,谓语+“也”

主语+“者”,谓语+“也”

主语+“者”,谓语

主语,谓语

制,岩邑也

兵者,凶器也

兵者,凶器

兵,凶器

判断句作为汉语重要的句式之一,分析和研究《论语》中的判断句有助于了解上古汉语判断句式的发展面貌。那么什么是判断句呢?语法学界对其定义有着看似不同的解释,王力先生认为:“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郭锡良先生认为:“判断句是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相比王力先生从语法的角度来对判断句下定义,郭锡良先生则是从语义的角度对判断句来下定义,这两种说法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并无本质差异。之后有些学者更加全面的对什么是判断句进行了说明,即“判断句是指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主语做出判断,表示主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不难看出,第三种概括对判断句做出了更为详备的解释,因此本文以第三种概括为标准,具体分析《论语》中的判断句及其特点。

1.“A为B”式

例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

例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对其中“为”字是否是判断词,学术界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王力先生认为:‘为’字,虽然可以用现代汉语的‘是’字对译,但不必认为就是上古真正的系”词……”这与他认为系词“是”产生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的观点是相通的。而杨伯峻先生和何乐士先生则是明确提出了“古代汉语的系词有‘维(惟)、为、是等。春秋以后多用‘为’,在先秦时期,‘为’已开始由‘作为’、‘成为’、‘算作’等用法中演变出表判断的系词用法”,并且清楚举例‘为孔丘’、‘为仲由’”。而在对《论语》判断系词句的分析中,我们更为同意“为”是判断系词的观点。因为我们将句中的“为”字用判断系词“是”进行释义不仅没有改变原句的意思,而且可以用“是”字进行替换。

另外从“为”在现代汉语的发展来看,虽然“为”作为判断系词在口语中不常使用,但在书面语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理解含有判断系词“为”的句子中,可以直接将“为”字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是”,或者直译成“为”,这样不仅便于理解,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到学习古文中判断句式的技巧和规律,如例1,就可直接译为: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即西周之礼),这是(儒家所提倡的)仁。

2.“是B+语气词”式

在这类判断句式中“是”作判断系词,这类句式在《论语》中主要包括“是B与”式和“是B也”两类。如下: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字连接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在古代汉语中,用系词来表示判断则属于少数,而在对上古判断句的研究过程中,最突出的争执点就是“是”是否为判断系词上。由王力先生在《汉语初稿》中认为系词“是”产生于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到裴学海先生等搜集了先秦汉语大量的“是”字句,证明系词“是”的产生是在《尚书》、《诗经》时代;再到唐钰明先生通过变换分析、利用出土文献论证系词“是”的出现当在战国后期;从而使系词“是”产生于战国晚期成为语法学界较为公认的看法。因此,我们认为“是”作判断系词的用法在《论语》时代已经存在。“是”字早时的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这种用法在上古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后因“是”字经常在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来复指其中的主语而逐渐演变为判断词,这种转变发生在“是”的身上也绝非偶然,王霁云先生从口语的角度对“是”进行探究,得出其之所以能够发展为判断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字自身有确认的、肯定的作用,他的理由来源于《说文》:“是,直也。从曰正。”本义当是“正确”、“对的”;第二,是语言和思维相互影响的结果,他认为:“普通语言学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人类思维的日益缜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