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析
摘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顺应数字时代变革,实现自身转型发展,是当前学界必须回应与思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要搭建以大数据神经网络技术与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的信息获取平台,破除信息困境;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大数据信息抓取和存储技术,破除渠道困境;要有效发挥数字通信技术和脑科学技术优势,破除反馈困境;要利用好数字画像技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破除追踪困境。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生成式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思政课转型;思政课一体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任务要求,并对其从促进人的终身学习以及建设学习型大国的高度进行擘画。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程,顺应数字时代变革,实现自身转型,是思政课教师必须思考的理论命题,利用数字时代优势实现自身发展是我们必须回应的实践诉求。
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与现实困境
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我们应该抓关键、抓本质,牵住“牛鼻子”。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让数字技术精准赋能,我们必须思考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问题
对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本质进行思考,是探究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只有抓住本质,我们才能找到牵动庞然大物的“牛鼻子”,实现数字技术的精准赋能。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可见,实现各学段思政课之间的“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本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既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特性表征,又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规定。为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在设计思政课教学活动时要做到梯队进阶明显,学生在思政课学习时要达到知识衔接顺畅、情感依次加深、能力逐渐增强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守好一段渠”,更重要的是能够“瞻前”“顾后”地助力学段衔接,从而实现一体化培育。因此,思考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实现“瞻前”“顾后”,是上述本质问题的破解关键,也是探究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起点。
(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覆盖的学生年龄是他们相对独立又充满变化的关键人生阶段。对待这一阶段,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将其解构,然后各自“守好一段渠”,这一行为随之而来的是学段间的“割裂”“重复”等问题。思政课一体化命题的提出与教师在实践中的上述问题有直接的关联。
破题的关键是在“守好一段渠”的同时,教师还需做什么。具体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教师要做到学段间的相互照应。各学段的教师应有整体观念:接收新学生时,要着力摸排学生的前置观念,此乃“瞻前”;更重要的是,把为下一学段输送合格的学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此乃“顾后”。然而,在现实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由于体制机制尚在摸索和构建中,教师对这一新问题尚在熟悉与适应中,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现实困境。
在“瞻前”方面,教师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教师对相邻学段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不甚了解,可能存在“信息困境”。这种困境导致后面学段的教师在摸排学生的前置能力时,对其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情感态度、价值立场不甚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各学段之间协作机制不健全,沟通渠道不通畅,后续学段的教师想要对学生的过去进行了解较为困难,陷入阻塞性的“渠道困境”。
在“顾后”方面,也存在两个主要困境。教师要想判别是否为后续学段输送了合格的学生,需要来自后一学段的及时反馈。然而,思政课学习中意识、观念形成的持续性,会因反馈延时带来“反馈困境”。进一步,这种延时性又会催生一个新问题,即任意学段的教师都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追踪,而思政课教师难以在现实中随时陪伴,这就导致教师陪伴的空缺所带来的“追踪/陪伴困境”。
上述困境总结如图1所示。
二、数字技术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耦合
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既可以从宏观角度被理解为人类社会日益迈入万物互联的数字社会后由教育转型带来的一种必然趋势;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被理解为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以创建智能环境、赋能教学场景、推动教与学改变的过程[1]。
(一)数字技术能够破除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为解决“瞻前”中的信息困境和渠道困境,以及“顾后”中的反馈困境、追踪困境和陪伴困境,教师需要寻求数字技术的帮助。整体来看,数字技术具有信息抓取与收集能力、教学资源共享功能、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形成的反馈功能,以及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衍生的虚拟陪伴功能,这些都能够很好地破除上述困境,如图2所示。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信息抓取与收集能力,教师能够破除由于对学生前期知识、情感、道德和认知情况不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比亚迪-宋MAX-产品使用说明书-1.5TI智联睿逸型-BYD6470MT6B-宋MAX201902.pdf
- 电动脱轨器技术说明书(经典).docx
- 小灵通漫游未来课外试题及答案.doc
- 钱江生化公司2021年财务分析研究报告.doc
- 四大名著《西游记》精品课件中小学生西游记读书分享主题班会课件模板.pptx VIP
- DB65T4601-2022精神卫生福利机构 护理风险评估规范.docx VIP
-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盘古气象大模型.docx VIP
- 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小松鼠的大尾巴-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