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模版
(学院的名称/logo)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题目名称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O一O年00月00日
目录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
二、确定设计方案(3)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
三、确定物性数据(4)
四、估算传热面积(5)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
五、工艺结构尺寸(6)
1.管径和管内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内径
6.折流挡板(7)
7.其他附件
8.接管
六、换热器核算(8)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10)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七、结构设计(13)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结构设计
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14
6.外头盖结构设计
7.垫片选择
8.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9.折流板布置
10.说明
八、强度设计计算(15)
1.筒体壁厚计算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3.管箱短节、封头
厚度计算16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175.壳体
接管开孔补强校核6.固定管板计算187.浮头管板及钩
圈19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9.浮头法兰计算..(20)
九、参考文献(20)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
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
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37000kgh,
压力为6.9MPa,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循环水的入口温度
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
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3190kgmρ定压比热容13.297pckjkg=℃热导率
10.0279wmλ=℃
粘度511.510Pasμ-=?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密度31994.3kgmρ定压比热
容14.174pckjkg=K热导率10.624wmλ=K粘度310.74210Pas
μ-=?
二、确定设计方案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出口温度60℃;冷
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
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
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管程安排
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
程。但由于循
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
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
体走壳程。
-3-
三、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
体进出口温度
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
T
2
60
110+=85℃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t
342
29
39=+℃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
合气体来说,
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
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
的物性数据。
混和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