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3
PAGE
单元总结
体系构建
素养提升
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区域自然灾害的防御
科学认识自然灾害
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自然异变,二是人为影响。地球上的自然异变,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异变,自然灾害孕育于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地球表面环境中,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异变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是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危害。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
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2)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
(3)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在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4)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5)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6)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趋利避害、除害兴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素养专练
1.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列举①地区易发的地质灾害:地震、;该地区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2)从社会层面简要回答防避地震灾害的主要措施。(写出两项措施即可)
(3)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多轮强降雨过程,造成多地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简要分析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1)滑坡(或泥石流);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部断层多
(2)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地震预报科技攻关;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和地震应急预案的制订,加强督查和组织实施;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避灾害的意识及能力。
(3)降水多且集中;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社会经济水平较高,人口密集。
解析:(1)读图分析,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因为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产生的内部断裂多,易引发地震。
(2)社会层面防避地震灾害的主要措施包括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加强对地震的监测和预报;加强防震避灾教育,提高公民防避灾害的意识及能力;加强防震避灾制度建设;制订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等。
(3)自然原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1)甲村地震烈度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请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
答案:(1)甲村距震中较近。
(2)丙村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的偏南风,将印度洋水汽输入,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作用,易形成地形雨,进而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解析:(1)地震的破坏力用烈度表示,同一地震不同地区的烈度与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由图可知甲村震中距小于乙村。(2)甲、乙、丙三村在同一个区域,气候、水资源、经济、交通等条件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就是地势特征和地质条件,且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则主要从地形方面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活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二节自然灾害的防避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二节地貌的观察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