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学业诊断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唐宋视野”里,诗歌发展的顶点是“盛唐”。严格来说,这“盛唐”很难成为真正的史学概念,它本来就是一个诗歌批评的术语,移用于史学,大抵指唐玄宗领导的开元、天宝时期。此时“科举-文官”体制尚未完善,朝廷成为宗室、外戚、宦官活跃的舞台。他们意图堵塞士人正常升进的通道,使大部分士人不能循正常途径满足自己的人生期待,“盛唐”也因此成为传奇性登峰造极的时代。“盛唐”的代表性诗人李白,正可看成传奇性的标志,他一身都是故事,一生都是传奇,他在一辈子怀才不遇中幻想着风云际会的奇遇,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李白诗最显著的特色。
李白的情况可能比较极端,但唐代的科举之路确实过于狭窄,能走通这条路的士人不多,所以传奇性经历被这个时代所崇尚。到了北宋以后,科举的录取人数年均超过了百人,大部分诗文作者都有了通过科举出仕的文官身份,他们的人生道路,随着“学校-科举-文官”制度的成熟而显得常规化。这情形看来也有利有弊:一方面我们感到宋代是最优待文人的一个朝代,另一方面宋代文人自己就慨叹“诗穷而后工”,日子太好过了,就写不出好诗。常规化生活状态下写作的诗歌,所谓“日常化”倾向,几乎是迎面而来的。
“日常化”也就意味着“传奇性”的消失,那对于宋代诗人来说,在越来越常规化的人生道路上,在不得不倾向“日常化”的诗歌吟咏中,如何能够超越平庸?这个问题对现代人也有效,可以说,宋代诗人已经开始跟现代人一样面对这个问题。有时候,他们写常见的意思,也要追求新颖的表达效果,如惠洪《冷斋夜话》举例说:
造语之工,至于荆公、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荆公曰:“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
王安石和苏轼的这些诗句,确实都有很精彩的构思:不说月光皎洁、岭云浓重,而说月光把夜空变成了白昼,岭云把暝色分给了黄昏;夜里赏花需要燃烛,却说燃烛是因为怕花睡去。黄庭坚借用禅宗的说法,把这种构思称为“句中眼”,犹如我们常说的“独具只眼”,常见的意思也因此被写出了新颖的效果。
不过这是少数。从更大范围来说,宋人超越平庸的努力,往往体现为对价值的寻求,这得益于同时代文化的其他门类的发展。比如,“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责任感、“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哲理性、“无一字无来处”的学问化倾向,等等,都能帮助宋代诗人从平庸的日常中自拔,但那也需要诗人密切关注政治、思想、学术等诸多方面的进展。许多诗人在体现出“日常化”倾向的同时,怀抱另一种价值追求,比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论陆游诗,就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是对浙东乡村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二媞始终不渝的收复中原之志,并认为后者是陆游诗更被肯定的价值。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作者和作品,是决不平庸的。
(摘编自朱刚《传奇性与日常化——“唐宋”视野下的宋代文学》)
材料二:即使处在人生的低谷,盛唐诗人也觉得“大道如青天”,他们可以投奔幕府,可以隐居山林,可以从军边塞,也可以干谒求官;而宋代统治者将军事、财政、言路、科举等所有资源集中于朝廷,宋代士人只能过科举这条独木桥。李白在《与韩荆州书》中说:“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宋代诗人谁敢这么张狂?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说:“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宋代诗人谁会像这样撒野?在宋代,任何“王公大人之门”都不可“弹长剑”,留给宋代书生的只有“华山一条路”,传说柳永只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放榜前就被宋仁宗黜落。比起唐代诗人来,宋代诗人要节制得多、规矩得多,他们的生命没有那般激扬,精神没有那般狂放。他们也作草书,但不会像张旭“脱帽露顶王公前”;他们也会痛饮,但不会像李白那样“天子呼来不上船”,所以,宋代哪怕再豪放的诗人,他们的情感也缺乏唐代诗人那种强劲的力度,诗情也难得像唐诗那么豪迈舒张,读来自然也不如唐诗那么痛快舒畅。
宋代诗人行为上的谨慎收敛,源于他们精神上的退缩内敛。他们具有极强的使命感,喊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音,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幻灭感,即使旷达如苏东坡,即使刚正如范仲淹,即使富贵如晏殊,在诗词中也常表现出幻灭、倦怠的情绪。晏殊一生安享尊荣富贵,是当时所有男人都艳羡的“太平宰相”,可他仍然觉得人生“无可奈何”,致慨于“落花伤春”,徘徊于“小园香径”。超脱旷达的苏轼更在诗词中常常喟叹“古今如梦”“君臣一梦”“人间如梦”“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摘编自戴建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原卷版).docx
- 2024届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三模语文(原卷版).docx
- 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郡中学高考适应性考试(三)语文(原卷版).docx
-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解析版).docx
-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原卷版).docx
-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物理(解析版).docx
-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物理(原卷版).docx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检测(解析版).docx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解析版).docx
-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数学(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