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等四首)燕歌行并序.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等四首)燕歌行并序.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燕歌行》(并序)

教学目标

1.审美鉴赏与创造:品鉴诗句,分析本诗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剖析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提升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吟咏诵读,品味诗句,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剖析诗歌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难点:

1.分析诗句,并从中总结、凝练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2.剖析《燕歌行》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过程

解题释义,感受韵律

解题明目,拓宽视野

解读诗题《燕歌行》是乐府旧题,由曹丕首创,我们所熟悉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就是最早的《燕歌行》诗句,而到盛唐的高适,完全打破了《燕歌行》的“闺怨诗”格局,将其发展成为壮怀激烈、感慨深沉的“边塞诗”。

因气求声,把握诗意。

教师范读,意蕴深沉,理清结构,精炼概括。全诗分四个部分:1-8句写“出征”,9-16句意“战败”,17-24句描“被围”,25-28句话“死斗”。

品读诗句,体味感情

引用经典评价,锁定任务活动。

明代邢昉曾这样评价高适的《燕歌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说明诗意丰富,情感多重,深沉悲壮。

请大家完成任务活动一: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品味经典诗句,体悟思想情感

通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诗句赏析,理解诗人赞颂战士英勇无敌、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的深厚感情。

通过“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诗句赏析,揭示出诗人对浴血奋战的战士的敬重、同情,以及对贪功、轻敌的将军的强烈不满和无限愤慨。

通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一起三联,征夫思妇相互照应,理解诗人凝重而深沉的对思妇征人相会无期的无限同情。

借用相关情感,理解诗蕴内涵

引用曹植的《白马篇》中“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相似情感沟通理解战士为国杀敌义无反顾。

引用《资治通鉴》中“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韩非子》中“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写将军出征如此招摇,未必妥当。写出将军好大喜功、求胜心切,却如此荒唐渎职,怎能不失败?

总结诗歌的复杂情感:诗人极尽笔力赞颂了战士们英勇无敌、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贪功冒进、骄傲轻敌的将军的强烈不满和无限愤慨,抒发了对思妇征人相会无期的无限同情。

三、以古对今,揭示主旨

1.以古讽今,显露主旨

战士们“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却将情感落脚到“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如此深沉悲凉。

下面大家完成任务活动二:论军功,汉朝“飞将军”李广远不及卫青、霍去病,为何“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原来,李将军爱兵如子:士兵喝不到水,他不近水源;士兵吃不到饭,他也不吃。李广深得士兵爱戴。后来他兵败自杀,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民众都为之痛哭。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形成鲜明对比。

2.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唐玄宗开元后期,唐朝东北部战争不断。开元二十四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忧虑。然而玄宗并没有读懂高适的忧虑,继续开疆拓土,继续加重东北节度使的兵权,最后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让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

3.相对呈现,升华主旨

全诗以将军对战士,以征夫对思妇,以古对今,用意颇深。唐朝的边塞诗是意境开阔、气度昂扬的,然而一味昂扬未免浅薄,只有加入深沉思考,才能闪耀出人性的光芒,《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而且是整个盛唐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同样题材,不同作者,情感可能不同。同为边塞诗人,高适和岑参并称“高岑”。通过比较阅读,找出岑参的这首《天山雪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