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定风波》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常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词。
2.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3.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明确面对人生坎坷时应有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明确面对人生坎坷时应有的心态。
教学难点:
感受作品旷达的意境,体会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介绍词的基本常识,播放《定风波》朗读视频导入
初读悟“行”
风雨-遇
1、背景介绍:
神宗元丰五年三月,苏轼因“乌台诗案”在这里已经谪居三年了。他一身清闲,放浪山水,杂处渔樵,过着悠闲快哉的生活。沙湖就是苏轼常去的地方。苏轼曾作《浣溪沙》赞美沙湖:“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三月七日,苏轼相约三五知己春游踏青,目的地还是沙湖。
2、问题:在出游的路上,苏轼和朋友遇到了什么?他们分别有什么反应呢?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朗读小序,圈画出相关词句,用心体会。
(生齐读,圈画出词句)
学生反馈:出门前,春阳融融,蓝天如洗。以为无雨,苏轼便让人把雨具带走了。不料,行至途中,天降大雨,把一行人浇的像落汤鸡,同行者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泰然处之。
拓展探究:“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小结: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三、品读悟“情”
踏青遇雨,触动了苏轼敏感的心灵。
1、知识拓展: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满庭芳》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解读:仕途多舛,宦海沉浮,与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山雨何其相似。苏轼想起了以言获罪的“乌台诗案”,想起了受到牵连的司马光、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想起了受他牵连贬谪的弟弟苏辙。黄州让苏轼涅槃重生,赤壁让苏轼潇洒旷达,对苏轼的诗文风格影响甚大,从前期的大气磅礴、豪放奔腾,转向了后期的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2、问题:请同学们品读《定风波》,圈画出表现词人人生态度的词句,并加以阐释。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力求语言简洁流畅
(学生自主圈画后,小组合作交流)
探究反馈
上阕:风雨-迎
(1)学生反馈:“莫听穿林打叶声”,词的第一句就非常潇洒。“穿”和“打”都是力量很强烈的字眼,苏轼仅用“莫听”两个字就无视了风雨。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苏轼没有等待挨打,而是“何妨吟啸且徐行”。“何妨”二字又是那么潇洒:我选择的路我仍然要走下去。
知识拓展:“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教师解读:我们不但不能被外界的环境打倒,而且还能够观察、能够欣赏、能够体会。
学生反馈:“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当然不是写实,而是自己当时的心态。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之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词人的反问,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
知识拓展:“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辛弃疾
教师解读:我们不能为了躲避春天的阴雨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下阕:
①风雨-迎
学生反馈:下片中的“相迎”二字很妙,当你刚刚从风雨寒冷中经过,忽然一抬头,看到了山头西斜的太阳相迎,心中马上升起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
知识拓展:“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教师解读: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
②风雨-归
学生反馈:风雨之后,词人最终想回归自己的内心,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笑对苍茫的人生。
知识拓展:“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教师解读:这是一种超然的旷达。
教师小结:
苏轼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
四、课堂总结
雨,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但在诗人笔下,雨却是变幻万端的仙子,是人们喜怒哀乐的载体——
不管是山雨欲来的紧张,小雨如酥的清新,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婉,还是少年听雨的欢乐,壮年听雨的寓意,甚至暮年听雨的木然,都是一种明确的情绪。
这首词中的风雨让我们看到了苏轼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语文统编二年级上册:7 妈妈睡了.docx
-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九年级下册: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设计.docx
- 初中英语外研社版(2024)七年级上册:Unit 6 The power of plants Developing ideas ③-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峨日朵雪峰之侧 教学设计.docx
- 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上册:复活(节选)-教学设计 (1).docx
- 小学美术人美版(北京)三年级下册:色彩斑斓的窗户教学设计.docx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片段仿写”专项复习.docx
- 小学英语人教PEP版((2024)三年级上册: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A Let's learn-教学设计.docx
- 小学语文统编二年级上册:15.八角楼上.docx
- 初中美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4.美丽的西湖-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