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学分:2.5
学时: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
授课对象:科学教育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修读学期:第4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教学目标
微生物学是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微生物学的五大核心理论知识——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掌握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了解微生物学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拓展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微生物相关领域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日后学生成为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骨干,以及在教育科研部门、公共事业单位从事基础科学教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教育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
专业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核心理论知识,了解掌握微生物学在农业、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了解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热点和前沿领域。掌握研究微生物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课程目标2
专业能力方面,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思想和探究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运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微生物相关领域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目标3
综合能力方面,使学生理解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解和掌握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能将之有效地贯彻到自身学习和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H、M、L)
学科素养
指标点3-1:
理解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扎实掌握物质科学、生命科学以及地球与宇宙科学等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定律,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掌握模型建构、归纳与演绎、分类、演化等科学思维方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高支撑)
指标点3-2:
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高支撑)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16学时,课后自主学习不占学时。
表3-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课
程目标
1
绪论: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的5大共性;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和重要代表人物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发展简史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了解我国人民对微生物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辩证的看待微生物的利与弊,要求学生树立大局意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2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2
原核微生物:细菌细胞的形态、大小和排列,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革兰氏染色;放线菌的形态结构,菌落特征;其它原核微生物。
掌握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以及菌落等方面的特性;了解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与细菌的区别特点;感受汤飞凡先生爱国爱家的赤子情怀;鼓励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4
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的种类,真菌的定义和分类;
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几种常见的霉菌;大型真菌的形态、繁殖及生活史。
掌握霉菌和酵母形态,菌落、繁殖特性;了解霉菌的常见代表属的特征和酵母的生活史;了解霉菌和酵母在工业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辩证的看待真核微生物的利与弊。
3
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病毒:病毒的一般特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烈性噬菌体的增殖;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的定义、特点和性质;亚病毒。
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掌握病毒增殖的过程;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细菌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类病毒、朊病毒的定义和特点;了解我国大胆利用噬菌体治疗被钢水严重烫伤、细菌感染生命垂危的病人的真实故事,激励学生要敢于突破壁垒,勇于探索和创新。
4
线上线下混合式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