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论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doc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论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PAGE18

论我国刑事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目录

TOC\o1-3\h\u18432摘要 1

24381前言 2

17945一、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概述 2

19452(一)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范围 2

2648(二)庭前会议制度的参与主体 3

8423(三)庭前会议制度的具体内容 3

25412(四)庭前会议制度的功能定位 3

22847二、庭前会议制度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4

4745(一)庭前会议制度能有效保障控辩双方权利平等 4

23980(二)庭前会议制度能有效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4

32049(三)庭前会议制度有利于实现程序公正 4

10760(四)庭前会议制度能有效提高诉讼效率 5

5822三、我国现行庭前会议制度存在的问题 5

30360(一)相关司法主体怠于启动庭前会议制度程序 5

9736(二)被告人缺席庭前会议制度导致权利保障不充分 6

10222(三)庭前会议制度达成合意的法律效力不明确 6

14855(四)庭前会议制度的功能发挥有失偏颇 6

8975四、完善我国庭前会议制度的对策建议 7

5617(一)充分行使检察机关对启动庭前会议制度的建议权 7

20366(二)允许被羁押被告人在看守所参加庭前会议制度 7

22361(三)明确庭前会议制度中达成合意事项的法律效力 8

8126(四)加强对庭前会议制度实务操作的检察监督 8

28209(五)应当赋予庭前会议一定的裁决权 8

30499结束语 10

32215致谢 11

18897参考文献 12

PAGE

PAGE18

摘要

近年来,庭前会议制度和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突破了刑事诉讼从起诉到审判的传统模式,为进一步走向庭审实体化发挥了有效的过渡和桥梁作用。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应运而生,必须确立公正优先、兼顾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取向,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刑事诉讼模式,借鉴其他国家的有效立法经验,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增加可操作性,加强人员培训和法律宣传,使其发挥应有的效力,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司法公正。本文结合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分析了庭前会议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完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庭前会议制度程序的适用和完善。

关键词: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制度;问题;完善

前言

庭前会议制度是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介于侦查和审判之间的中间程序。2012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该制度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制定并实施。到2022年,它已经发展了9年,逐渐具有中国特色,并变得越来越成熟。庭前会议制度的初衷是为控辩双方在正式开庭前展示和交换证据提供一个平台,以澄清双方辩论的焦点,促进沟通,解决回避、管辖权、出庭证人名单等问题,排除非法证据,避免后续庭审因各种程序性问题而延期审理,排除审判障碍,提高审判效率。然而,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充满曲折。庭前会议制度自建立以来一直充满争议。这些争议主要体现在其预期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根本上说,这仍然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造成的。《庭前会议制度条例》颁布以来,庭前会议制度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不仅注重回答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而且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其内容,包括启动方式、召集方式、审判程序、审判程序等,主体权益保护等方面。然而,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十全十美的,无论法律制度多么成熟和细致,都会存在问题。我们的任务是从这些问题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促进其发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庭前会议制度。本文主要探讨了庭前会议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诉讼庭前会议制度概述

2012年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这一规定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刑事庭前会议制度,为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庭前会议制度的适用范围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判人员可以召开庭前会议制度:1.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2.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3.社会影响重大的;4.需要召开庭前会议制度的其他情形。实践中是否召开庭前会议制度,需把握好必要性。衡量必要性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如不召开庭前会议制度,提前解决程序性争议,或者提前归纳争点、整理证据,可能导致法庭审理的延滞甚至中断,并由此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

(二)庭前会议制度的参与主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hmibt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