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复习:课内现代文练习.docx

2025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复习:课内现代文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一)

材料一:【选文见课本(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节选自《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材料二:马克思早在1842-1843年围绕《德法年鉴》的创办而与他人进行的大量通信中,就提出了“庸人及其国家”,分析了在专制政治的淫威下庸人们苟且生存、缺乏独立思维的机制和状况。1843年3月,马克思到荷兰游历,对比国外的情形和舆论的状况,更加意识到德国“可恶至极的专制体制”的不堪。德国提供给世人的,只是空洞的爱国主义和畸形的国家体制。一个最平凡的荷兰人仍然是一个现代社会自由的公民,而在德国,即使是最有见解的人也都把希望寄托在国家身上。

在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统治下,当时的德国正在上演专制主义的滑稽喜剧,到处是自谓“爱国者”的“可怜虫”;或者更本质地说,是可笑的体制需要而且也培育了这种“可怜虫的爱国主义”。整个国家还肤浅地沉浸在1813年战胜法国的荣耀中炫耀爱国主义的胜利,而面对法国革命的蓬勃生机,则丝毫也不感到“羞耻”。在5月的信中,马克思展开了更为详尽的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德国社会最重要的症结在于它是“属于庸人的”,是一个庸人的世界、庸人的社会,或者说庸人是这个世界和社会之主;正如尸体充满了蛆虫一样,世界上充满了庸人。

庸人当道,需要的是奴隶,或者可以说,他们是“这些奴隶的占有者”。奴隶没有自由,占有者也并不需要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和他们的奴隶一样,都是庸人。”但究其实,人却是有思想的存在物,心灵和行为上自由的人必然是国家、社会体制上的共和主义者;因为人自身的状况决定着他们所属的共同体的特征和要求。但当时德国的问题是庸人既不愿做自由的人,也不愿做共和主义者。他们希求与动物一样,只是卑微地生存和繁殖;或者更准确地说,作为一个人他们也许知道自己该希求哪些属于自己的东西,但在政治的淫威下,为人“非常审慎”的德国人就不再做非分之想,“不再希求别的”了。

假如一个人感到自己并不是独立的人,而是像被饲养的奴隶或马匹一样是其主人的所有物,那么,很自然地主人就成了整个社会的目的,世界就属于主人的了。他会认为,世界就应该是现在他所统治的这个样子,或者应该是他自己以为的这个样子。他要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解来确定世界的秩序和未来,并且“骑在那些不知有其他使命而只知对主人‘俯首听命,投其所好并准备效劳’的政治动物的脖子上”。马克思把以上的分析归结为一点:“庸人的世界是政治动物的世界。”在我看来,这里的“政治动物”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这样的社会中不管是什么职业、什么阶层的人都关注政治,政治是国家、社会生活的焦点和中心;二是指在政治的统帅和辖制下每个人都分为不同的等级,形成严格的差序格局、规则和体制,而“非人化”就成为这种体制的原则和特征。以此来关照一下德国与法国的情况,二者不同之处就很明显了:德国致力于这种“庸人世界”体制的完善,而法国革命则是“要重新使人恢复为人”,所以德国“当然必定远远落后于”法国了。(摘编自聂锦芳《马克思关于“庸人及其国家”的思想及其意义》)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的意思是,政治、法律等因素只能给经济状况带来消极的影响。

B.经济关系深受其他现实关系的影响,但归根到底它是决定性基础,这条红线无论哪个历史阶段都不可逾越。

C.德国庸人自诩为“爱国者”,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是专制体制的产物与必需品。

D.庸人社会是严格的差序格局,庸人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和理解来确定世界的秩序,并将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2.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材料一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它们又都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B.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是在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的。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和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创造的。

D.经济关系不管受到其他关系——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多大影响,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3.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中使用的论证方法。(4分)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