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班级学号姓名
1.生命观念:运用稳态与平衡观,举例说明各种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原理。
2.科学思维:采用模型与建模的方法,说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3.社会责任:认同保护濒危物种、防治有害生物的必要性。
目标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1)种类: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_________、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特点: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_________。例如,春夏时节,由于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增多等重要原因,动植物种群数量会迅速_________。
2.生物因素
(1)种群内部因素:随着种群的增长,_________会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增长受到限制。
(2)种群外部因素
①捕食:除_________外,每种动植物都可能是其他某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每种动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如果_________,动物种群会出现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的现象。
②竞争:森林中不同植物竞争阳光和_________,草原上非洲狮与猎豹竞争猎物。
③寄生:作为_________的动物被寄生虫寄生。
④细菌或病毒引起____________,也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3.制约因素的类型
(1)密度制约因素
①概念:一般来说,_________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②举例: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2)非密度制约因素
①概念:_________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
②举例: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4.判断下列相关表述的正误
(1)林下光照强度减弱会使所有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2)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林下植物获得的光照强度越大。(×)
(3)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为捕食关系。(×)
(4)食物、天敌和气候等都是密度制约因素。(×)
任务一: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根据教材“思考·讨论: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地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非生物因素是什么?
提示阳光。
2.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刺儿菜的种群密度变化与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有较大差异,这是为什么?
提示不同种植物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是有差异的。
3.除上述因素外,种群数量的变化还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提示除了光照条件外,还受温度、水、风、火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任务二: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
根据教材“思考·讨论:影响种群数量的其他生物因素”,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提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竞争力弱的种群数量会不断下降。
2.怎样解释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同步周期性?请用“↑”和“↓”来完善下表。
条件
对于猞猁
猞猁种群出生率
猞猁种群死亡率
雪兔↑
食物充足
↑
↓
雪兔↓
食物缺乏
↓
↑
3.请据图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的数量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提示二者的种群数量是相互影响的,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4.除猞猁外,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动的还有其他因素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有;还有其他捕食者、其他植食性动物的竞争、作为食物的植物以及非生物
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敌对猎物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遭遇寒流时,某昆虫种群数量越多,死亡数就越多,寒流是非密度制约因素
C.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不存在反馈调节
D.同样是缺少食物,种群密度越高,该种群受食物短缺的影响就越大
2.(2023·广东选择考)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
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
目标二、种群研究的应用
濒危动物的保护
、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特征
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了解该种群的生存状态,预测该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2.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
如渔业方面:强度的捕捞(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处在左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