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摘要
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大气中二氧化碳(CO)的含量已从280ppm上升到了419
2
ppm,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我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其中,CO2定向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实现“双碳”目标
的途径之一。然而,由于CO分子具有高的C=O键能(750kJ/mol),在温和的条件下实
2
现CO2的高效化学转化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降低CO2分
子的活化势垒,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与均相催化剂相比,多相催化剂以其易分离、
回收等优点备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晶体多孔材料,二维共价有机框
架材料(Two-dimensionalcovalentorganicframeworks,2DCOFs)因具有更高的比表面
积及孔隙率、更复杂多样的结构组成、更开放可供修饰的活性位点,为新型多相催化
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此,针对当前COFs在CO2的转化领域的研究现状,
本文以CO参与的C-N/O键构筑反应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了新型功能化COF
2
催化剂材料,结合先进的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催化过程中催化剂与底物之间的作用
机制,为新型高效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包括以下三部分:
1、根据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联吡啶功能化的二维亚胺类
COF材料,命名为BY-COF。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扫描电镜(S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表征。结
果表明,BY-COF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比表面积。将BY-COF应用于胺的N-甲酰化反
应,研究发现在常压、80℃反应2h,可实现N-甲酰苯胺的高选择性合成,且该底物
适用范围广。另外,该催化剂循环性能好,循环4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通过
与不含吡啶基但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的COF催化剂相比较,结合核磁共振光谱(NMR)
表征手段研究了吡啶功能化的COF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内在原因。
2、基于催化剂的协同催化效应,以COF(TP-BD)作为载体,通过后修饰的方法
将非贵金属Cu(I)引入TP-BD的孔壁上,制备了一种新型功能化的COF材料
Cu(I)@TP-BD。利用多种谱学方法对Cu(I)@TP-BD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这种
具有金属活性位点的2DCOF材料具有高的晶态、大的孔隙率和良好的稳定性。将
Cu(I)@TP-BD作为催化剂应用于CO2和丙炔胺环加成反应,在80℃、常压、6h的条
件下,恶唑烷酮的产率可达99%。同时,催化剂通过简单的离心处理即可实现分离,
且在循环4次之后COF的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通过选取不同的反应底物考察了
Cu(I)@TP-BD催化剂的适用范围。最后,通过FT-IR和NMR光谱研究催化剂与反应
底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推测了可能的催化机理。
3、设计合成了一种腙键连接的2DCOF材料,命名为H-COF。通过PXRD、N2吸
附-脱附、FT-IR、SEM、TGA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结果表明,所合
成的COF具有较高的晶态结构和大的比表面积。研究了H-COF作为多相催化剂对
CO2与环氧化合物环加成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H-COF在常压的条件下能高效
催化CO2与环氧烷烃转化为环状碳酸脂,产率最高可达99%,且底物适应性较广。另
外,H-COF作为催化剂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一系列控制实验结果表明,
H-COF高的催化性能可归因于酰胺基团与环氧化物之间强的氢键作用。
关键词:共价有机框架,CO,化学固定,多相催化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