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与治疗.ppt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诊断与治疗.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诊断与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朱文青

前言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cardiomyopathy,ARVC),亦称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发育不良(arrhythmogenicrightventriculardysplasia,ARVD)。最早于1961年由DallaVolta描述,但作为疾病由Frantl、Fontaine等于1978年首先定名。

概述本病于1995年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的心肌病分类中,定义为右心室正常心肌进行性逐渐被纤维脂肪组织所取代。早期呈典型的区域性,晚期可累及整个右心室甚至部分左心室,累及室间隔相对较少。家族性发病常见,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完全外显。心律失常、猝死常见,尤其在年轻患者。

流行病学本病确切的流行情况不详,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并不罕见。从分布情况看,世界各地均有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年常见,约30%以上病例年龄在7~40岁之间,平均年龄29岁,最小的仅9个月,个别为老年。一组200例非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例中ARVC占12%。有资料表明ARVC占不明原因室性心动过速的5%~10%。

流行病学男性病例高于女性,青壮年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3:1。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也可以以室速和心源性猝死为首发表现,是年轻人较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无症状,或未及发现就已猝死,故实际患者数量远大于报道的病例。由于ARVC临床表现的特异性,引起了全世界广泛重视而开展了许多关于ARVC的研究

心律失常的机制

心律失常的机制推测这是由于传出神经元的激动率(firingrate)增高或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能力减弱,引起局部突触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从而导致β肾上腺素受体继发性下调。而Basso等认为在右心室病变部位的传导能力下降是折返发生的物质基础,心肌中大量的脂肪组织可能是心室纤颤的重要发病因素。

ECGEpsilonwaves(arrows)

ECG

心超表现NavaA(AmJCardiol,1987)认为超声心动图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0%。M型超声检查可见右室扩大,右室与左室内径之比增大,多在0.5~1.5之间,而正常仅为0.33+/-0.06。

心超表现二维超声检查则有以下特征:三尖瓣下基底部下壁舒张期局部膨出及收缩期运动障碍;右室轻、中度扩大;调节束回声增粗、增强且形态不规则;右室流出道孤立性扩张;右室心尖部肌小梁形态异常,表现为回声粗而强,构架定向不均一,排列紊乱;右室局部运动障碍,呈囊袋状或室壁瘤样改变;可有轻、中度三尖瓣反流,但无瓣膜病及肺动脉高压等;左心系统正常。

心超表现

心超表现

胸骨旁左心室短轴

CT

磁共振表现MRI表现为右室扩张,常为流出道扩张,无右室扩张的ARVC罕见;由于发自心外膜下的心肌组织被脂肪、纤维组织替代,右室游离壁变薄MRI可以清楚地显示变薄的右室游离壁。SE序列可见高信号提示脂肪,低信号提示纤维化。但MRI难以区分心外膜下心室壁的脂肪变性和心外膜心包脂肪垫。ARVC的右室肌小梁肥大,肌小梁和调节束可见脂肪变性,在T1、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右室短轴和长轴像可以显示作为“心肌发育不良三角区”的右室前壁漏斗部、右室下壁和心尖部的瘤样突出。

磁共振表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矛盾运动为主。也可见室壁运动普遍减弱。收缩期可见“心肌发育不良三角区”运动减弱或消失。过去认为ARVC病变很少累及室间隔,但进展性病例右室心内膜下脂肪变性可扩展至室间隔。MRI对此显示清晰。左室病变也不少见,约占24%-76%,MRI表现为左室壁变薄,室壁运动功能降低。局部心肌脂肪变性及室ARVC心肌纤维化的心肌灌注延迟扫描有无增强效果,迄今当无报道。如纤维化范围较广,MRI应有延迟增强征象。

磁共振表现

磁共振表现

右心室造影

心内膜活检心内膜活检是确诊ARVC的有效方法。利用超声或心室造影引导,于受累心肌局部行活检取样,检出率高。但由于病变较少累及室间隔,且心内膜下心肌常保持正常,无疑将会造成取样误差而漏诊。因此活检正常亦不能彻底排除ARVC,须于其他方法综合判断。ARVC累及右室游离壁多见,局部室壁变薄,室壁厚度减小,质脆而软,心肌组织减少,增加心脏活检时心脏穿孔的危险性,限制了心肌活检的应用。

心内膜活检成功的心内膜活检可发现心肌缺如或减少,可见右室有斑片状、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被纤维组织、脂肪和疤痕组织所代替,偶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及单核细胞浸润。CaruseG(EurHeartJ,1989)认为如标本脂肪或脂肪纤维病变范围20%,结合临床可考虑致心律失常性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