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以整体观促进一场医学观念上的革命
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
许兰萍
引子
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创始人M.普朗克说:“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过程。医学科学同样也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医学发展的进程体现了“整体医学—医学分化—医学整合”的历史走向。。
中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医学整合是对分化状态的医学各部分进行合理耦合。医学整合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医学的科学—人文价值潜能,使医学协调、均衡、科学的发展,以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在需求。
钟南山:“医师首先是医病人,不是医某个器官系统。”“现在我们西医的最大缺陷是看器官,一说咳嗽就考虑气管和肺。”希望能找到覆盖几种病因的药物。通过几种普通药物成分的协同作用,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简化治疗手段、节约医疗花费。发展中国特色的中国治疗药物。
(一)两种医学模式的差异1、生物医学模式对疾病识别能力的局限。生物医学模式的单一诊断忽视心身整体、心身共病。例三甲医院医生领导.2、生物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学指标是诊断疾病的最终值指标。例发热、高血压3、生物医学模式常忽视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例演员高血压高血糖;医生心律失常。11岁、24岁哮喘。
(二)整体医学模式有利于对心身反应、身心反应、心身共病的识别1、与情感相关的心身疾病偏身麻木,肢体乏力,胸闷痛,疑为冠心病、脑血管病等。MRI、CTCA、冠造检查正常,抗焦虑抑郁治疗缓解。据K.Wayne(1990年)报道心身疾病躯体化症状伴抑郁/焦虑的比例:功能性胃肠疾病50%;心肌梗死45%;帕金森病40%;冠心病40%;恶性肿瘤32-42%;晚期肾病34%;脑卒中后33%;糖尿病31%;高血压30%。
2、心脑血管病公认的传统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肥胖、酗酒、抽烟、年龄、性别、家族史等。此外,维生素D缺乏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高血压和左室肥厚,VD缺乏导致甲状旁腺增多,从而使胰岛素抵抗发生率增加,易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炎症等增加血管病风险。
我国的高血压患者1.6亿,(2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4000万,肥胖6000万,超重2亿。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机制:(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2)肾性水钠潴留。(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5)胰岛素抵抗。以上机制充分说明神经内分泌的主导作用。
以哲学观认识各种因素作用使血压调定点上移,血压在新的调定点形成新的平衡。人体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可能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有密切关系。无论患者血压的平均水平如何,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减小或无明显下降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显著增加。
西方心理学家SmiltyBlanton讲:“焦虑是现代人的瘟疫。”高血压对人类的危害较之烈性传染病来说有过之无不及。质疑2007年《欧洲高血压指南》的新意质疑强化降压、降糖、降脂。质疑超声检查在判断脂肪肝上的可靠性。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报告(EP-ATPIII)也称它所命名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即“代谢综合征”问题植根于“胰岛素抵抗”(IR)。Potriova进一步引申了Plante的观点,他认为抑郁和焦虑是通过胰岛素抵抗(IR)这个“共同土壤”假说,继发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
此外,类固醇还可导致内皮细胞和内膜损伤,损伤正常修复能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动脉硬化是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沉积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形成的三大学说(脂质浸润学说、炎症学说和感染学说)继而伴发心、脑血管疾病。抑郁症患者发生IR的机率4倍于无抑郁症的人群。
抑郁和焦虑可显著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Alker等更认为只有在消除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改变代谢异常的中介以后,才能逐步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9]
?2、与炎症、肿瘤相关的心身疾病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怀疑胃癌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抗抑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转为阴性。一喉癌怀疑转移,下肢疼痛不能行走,抗焦虑后疼痛消失,恢复行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在1994年由Mendall首次提出,至今仍存争议。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定植于胃黏膜的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与某些胃肠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3、大量实验证实感染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比较肯定的致病原如肺炎衣原体及疱疹病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在1994年由Mendall首次提出,至今仍存争议。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定植于胃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