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统编版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doc

统编版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小学语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延、昔”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理解诗歌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引导学生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感受诗人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

2.2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代表的延安精神。

-如何引导学生将延安精神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3.教学方法

3.1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与延安相关的情境,如播放延安的图片、视频,讲述延安的故事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延安,更直观地感受延安的魅力和延安精神的内涵。例如,在讲解“延河”这一象征时,可以播放延河奔腾流淌的视频,让学生想象当年延安人民在延河边的生活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延河所代表的延安精神中的奋斗不息的力量。

3.2朗读教学法

-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在体会诗歌情感时,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对延安的热爱和追寻之情。

3.3问题引导法

-通过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延安精神。比如,在讲解诗歌中“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这两句时,提问学生:“燕子为什么要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为什么要追寻雨露和太阳?这和作者追寻延安有什么相似之处?”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延安精神的渴望和向往。

3.4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如诗歌中的象征意义等。每个小组可以分配不同的任务,如有的小组负责探究“枣园”的象征意义,有的小组负责探究“南泥湾”的象征意义等,然后小组汇报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4.教学过程

4.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延安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延安的宝塔山、延河、窑洞等标志性景观,同时播放《南泥湾》的歌曲。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引导学生回答出延安。然后教师简单介绍延安:“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伟大的革命事件都发生在这里,也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起去追寻延安的足迹,感受延安精神的魅力。”

4.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延”(yán):可以通过组词“延长”“延迟”来帮助学生记忆。

-“昔”(xī):与“惜”字进行对比,让学生注意字形的区别,同时可以用“昔日”一词进行巩固。

-“笋”(sǔn):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竹笋的样子,加深对“笋”字的记忆。

-“茅”(máo):通过“茅草屋”这个词语,让学生理解“茅”字的含义。

-“炕”(kàng):给学生讲解“炕”是北方农村一种取暖的床铺,然后让学生用“炕”字进行造句。

-“旦”(dàn):联系“元旦”这个词语,让学生记住“旦”字。

-“媚”(mèi):让学生观察字形,“女”字旁加上“眉”,可以理解为女子的眉毛很美丽,从而记住“媚”字的读音和含义。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纠正读音错误。

4.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文档评论(0)

135****59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