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银河证券|CGS
ckxgbime)a
me}k
bmp)kxaske
djppebdwbpmy
ynkult-
1tvipwknocxim
t
G7:路
从数实融合到实数融合
——数字技术与价值场景的双向奔赴
首席经济学家:章俊
证券研究报告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中国银河证券
新发展研究院
数字经济系列专题研究报告
从数实融合到实数融合
——数字技术与价值场景的双向奔赴2025年01月20日
核心观点
如何理解政策表述从“数实融合”向“实数融合”的转变?中央文件关于数字经济的表述,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转变为二十届三中全会“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把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两个词的次序作了调整。相关表述变化突出了实体经济的主体作用,强调实体经济要发挥更大主观能动性,更积极地拥抱数字技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实数融合”正当时:数字技术演进绝不是实验室中的游戏,而是要在应用场景中落地深化,让技术演进和应用落地双向赋能。我国应以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根基,鼓励从终端应用回溯并激发技术创新,以产业应用的实际需求塑造并指引科技演进方向。
●回顾“成熟技术”,展望“前沿技术”:
回溯历史:各项数字技术和产品协同演进,形成了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架构、通信技术、数字控制技术四大“数字技术底座”。
分析师
章俊首席经济学家
窗:010区:zhangjun_yj@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3070003
研究助理彭雅哲
窗:010凶:pengyazheyj@
放眼当下:重组式创新不断孵化出更具前景的前沿技术,重点解决连接、交互、计算和智能四大关键问题,目前已在数据要素、关键硬件、关键信息技术、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五大领域实现突破。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走向具身智能新时代,智能网络加速万物互联,区块链助力实现个人数字主权身份,元宇宙融合现实与虚拟空间,脑机接口实现碳基生物与硅基器件融合演化。
●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与未来产业中拥有广阔应用场景:
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转型:数字技术正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信息管理、提升服务质效、增强决策科学性、重塑服务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个性化产品等方式,全面赋能制造业与服务业智能、精准、高效发展,特别是对制造、政务、健康、金融等领域影响显著。
数字技术与未来产业双向驱动:数字技术能够提升产业基础设施、产品服务与监管安全,加速设计与研发,重塑生产范式,有助于培育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时,为了培育未来产业发展,亟须具身智能、6G、数字孪生、物联网、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技术加力赋能,这为数字技术的突破方向提出新的要求。
●打通数字技术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数字技术在大规模普及和产业化应用落地阶段存在堵点,为我国“实数融合”带来挑战。建议:一是要以数据、算力、算法等核心资源为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重视产业政策引导、强化人才培育力度。二是要以降本增效为关键,持续降低数字技术部署成本,推进行业一体化建设,通过规模效应提高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三是要以典型应用场景为牵引,从应用场景中发现并攻克问题,反哺数字技术自身的突破与迭代。四是要以数字治理体系为保障,规避与技术相伴随的风险隐患,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安全。
数字技术政策侧重点的演进趋势
re用电
力uwas被术数据
应用
数字平台算力
信息同
平台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风险提示
1.对政策理解不到位的风险2.政策落实不及预期的风险3.技术发展不确定性的风险
1
1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2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
2
中国银河证券
CHINAGALAXYSECURITIES
新发展研究院
数字经济系列专题研究报告
目录
Catalog
一、积土为山:“实数融合”正当时 3
(一)科技革命:从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未来 3
(二)产业变革:从“筑基攻坚”到“普惠深化” 4
(三)政策导向:从“数实融合”到“实数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2024年度报告.docx
- 2024中国网球市场和网球人群洞察报告.docx
- 宏观研究-宏观专题报告:消费的“人口画像”?-申万宏源.docx
- 全球网络安全政策法律发展年度报告(2023).docx
-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导书(三级).docx
- 2025年中国经济展望:制造业的回归-甬兴证券.docx
- 汽车零部件行业专题:财报颗粒度系列:投入产出篇—资本开支-华安证券.docx
- 2025年东盟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亚洲潜力新热土,出海重镇新机遇-中国银河.docx
- 2025年产品升级:产品力引领品牌升级报告-Shopee.docx
- 新春看消费之美容护理:但闻新人笑,亦闻旧人哭.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