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有机溶剂中毒;有机溶剂的种类;指甲油:以硝化纤维为本料,配上丙酮、醋酸乙酯、乳酸乙酯、苯二甲酸酊类等化学溶剂、增塑剂以及化学染料混合制成,涂在指甲上能使指甲鲜艳润泽并长期不褪色;有机溶剂相关疾病;一、概述;二硫化碳: WS/T239-2004
无机氟: WST240-2004
苯乙烯: WS/T241-2004
三硝基甲苯: WS/T242-2004
正己烷: WS/T243-2004
五氯酚: WS/T264-2006
汞: WS/T265-2006
可溶性铬盐: WS/T266-2006
酚: WS/T267-2006;;3.吸收与分布
挥发性:挥发性高的,40%-80%肺内滞留,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经肺摄入量增加2-3倍
脂溶性:分布于富含脂肪的组织,如皮下脂肪、肝脏和神经系统;血流量多的脏器,如肌肉和骨骼。肥胖者体内蓄积量增多,排除缓慢;多数可通过胎盘,亦可经母乳排除
;4.生物转化与排除
个体差异;不同溶剂差异
生物转化与毒作用:本体或者是其代谢产物产生毒性;协同作用
排出:大局部以原行物经呼出气排出,少量以代谢产物经尿或其他体液排出,微量以原形物排出:生物标志物的选择
多数生物半减期较短,数分钟到数天:影响生物监测;;苯中毒皮肤改变;三氯乙烯药疹性皮炎;2.中枢神经系统
几乎全部易挥发的脂溶性有机溶剂都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非特异性,抑制作用和麻醉作用
急性有机溶剂中毒:类似于酒精中毒,
慢性有机溶剂中毒:慢性神经行为障碍;重症度;3.周围神经和脑神经
有机溶剂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
少数对周围神经呈特异毒性
二硫化碳、正己烷和甲基正丁酮:靶器官为周围感觉运动神经
三氯乙烯:三叉神经麻痹
三氯乙烷:末梢神经毒性
甲苯:感音性耳聋;4.呼吸系统
有机溶剂对呼吸道均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脱脂作用导致;高浓度的醇、酮和醛类还会使蛋白变性
上呼吸道: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高、刺激性强的熔剂,如甲醛类,尤其明显
下呼吸道肺泡:极端高浓度,急性肺水肿;慢性支气管炎
;5.心脏
机理:cardiacsensitization心脏促感性,低浓度的有机溶剂暴露就可以使心肌对内源性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强。
常见影响病症:心律不齐
甲苯、三氯乙烷或其他工业溶剂的猝死
二硫化碳可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氟烷烃〔FCs〕的心肌毒性;類別;6.肝脏
接触量大,接触时间长的情况下,均可导致肝细胞损害
重点:含有卤素或硝基功能团的有机溶剂
芳香烃类也有较弱的肝毒性
间接肝毒性:丙酮加重乙醇对肝脏的毒性
硝基丙烷:急性肝坏死、肝功能不全
四氯化碳:短期过量,急性肝损害;长期低浓度,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7.肾脏
动物卤代芳香族化合物高浓度暴露产生肾毒性,但是暴露作业人群的相关影响的报道几乎没有
四氯化碳:急性毒性,造成肾小管坏死性急性肾衰竭
多种溶剂或混合溶剂慢性接触:肾功能不全,出现蛋白尿、尿酶尿
溶剂暴露与原发性肾小球性肾炎;8.血液
苯:再障;白血病。目前唯一的有充分证据的致癌物
乙二醇醚类: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性再生障碍性贫血;9.生殖系统
大多数溶剂容易通过胎盘屏障,还可进入睾丸
混合溶剂暴露:自然流产的危险性增加
二硫化碳:对女性生殖功能和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有不良影响
2-乙氧基乙醇〔2-ethoxyethanol〕:损害粗线期精母细胞而产生生殖毒性
苯系物:对男女生殖功能均可造成影响
乙醇ethanol:经常大量饮酒女性,fetalalcoholsyndrome胎儿乙醇综合症;二、有机溶剂举例;卫生部通报的五大化学品中毒案(2002年)
1、河北白沟制造箱包的农民工苯中毒案(25人中毒,5人死亡)
2、北京天晔公司农民工苯中毒案〔13人慢性中毒,2人死亡〕
3、广东东莞安加鞋厂女工正己烷中毒案(12人慢性中毒)
4、山东时风集团重大苯中毒案〔31人中毒,2人死亡〕
5、温州市三洋盛凯鞋材加工厂慢性苯中毒案〔死亡1人〕;;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全国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理化特性;接触时机;毒理;毒理;苯;毒作用机制;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亲脂性)
慢性中毒:造血系统损害(酚类);毒作用表现;2.慢性中毒:长期低浓度
神经系统
多数表现为类神经征: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
有的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心动过速或过缓,皮肤划痕阳性
个别:肢端麻木和痛觉减退;造血系统:主要
血象:最早最常见的为持续性白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值可增加到40%左右。中度中毒者可见红细胞计数偏低或减少;重度中毒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都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高
血涂片:白细胞有较多的毒性颗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