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12月1日谈艾色变
1981年人类发现首例艾滋病威胁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疾病之一
2020年全国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1.2万例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04.5万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Introduction学习目标0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学特性、临床意义02.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防治原则03.了解上述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04.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和健康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尊重生命,提升艾滋病防控意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概念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概念HIV-1型HIV-2型流行于全球在西部非洲呈地区性流行
生物学性状具有包膜呈球形直径为100~120nm两条单股正链RNA病毒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HIV形态与结构
生物学性状脂蛋白包膜gp120糖蛋白gp41糖蛋白能与具有CD4阳性的宿主细胞结合HIV形态与结构
生物学性状二十面体立体对称衣壳内膜蛋白衣壳蛋白具有高度特异性确定HIV感染的指标p24HIV形态与结构
HIV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CD4分子是HIV的主要受体生物学性状HIV的复制
体外仅感染表面有CD4分子的细胞细胞培养:分离的T细胞动物模型:黑猩猩、恒河猴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
生物学性状抵抗力抵抗力较弱加热56℃,30分钟可被灭活多种消毒剂均可灭活0.1%漂白粉、70%乙醇、0.3%H2O2、0.5%来苏水等
致病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侵犯CD4+阳性T细胞为主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并继发体液免疫功能缺陷人体丧失对疾病免疫力HIV
致病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致病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日常普通的正常接触不会传播HIV与HIV阳性患者呼吸同样的空气在HIV阳性患者之后接触门把手与HIV携带者拥抱或握手与HIV携带者共用餐具在健身馆共用健身器材
致病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生命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致病性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拒绝毒品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或沾染血液的用具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手术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致病性致病机制对CD4阳性T细胞造成损伤细胞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甚至丧失对其他细胞的损伤B细胞功能异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致病性临床表现急性感染期感染后的2~4周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皮肤斑丘疹黏膜溃疡
致病性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10年病毒处于活跃增殖状态免疫系统进行性损伤
致病性临床表现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早期约50%感染者持续性低热、盗汗、腹泻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口腔及阴道感染性炎症反复出现多形性痒疹、疱疹或软疣
致病性临床表现艾滋病约感染者感染后7~8年发展为艾滋病合并各种条件致病菌50%隐孢子虫卡氏肺孢菌白色念珠菌并发肿瘤CD4+T细胞数明显↓HIV病毒载量明显↑
致病性艾滋病晚期表现
致病性在短期内进展成为艾滋病不治疗很大程度地阻止HIV感染发展成为艾滋病感染早期就积极进行治疗HIV感染HIV感染≠艾滋病
微生物学检查抗原检测用于HIV感染的早期诊断、监测病程进展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ELISA法检测HIV衣壳蛋白(p24)抗原
微生物学检查抗体检测易出现假阳性结果HIV抗体检测阳性者必须用免疫印迹法确证检测p24抗体、gp120、gp41抗体(两种或两种以上)
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必须在P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对HIV进行分离培养不宜用于常规诊断
微生物学检查核酸检测定性+定量HIV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拷贝数,辅助诊断、病程监控、指导治疗、疗效判定、预测进展
微生物学检查核酸检测辅助诊断HIV感染
防治原则无理想的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物治疗以预防为主
防治原则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普及AIDS知识加强HIV感染的监测系统加强国境检疫,严防传入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严格检测献血员HIV感染治疗:“鸡尾酒疗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一种蛋白酶抑制剂
在未来职业岗位的应用可防可控日常接触不会传播科学对待尊重和理解宽容与善意
在未来职业岗位的应用宣传正确的艾滋病知识
谢谢观看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HunanPolytechnicofEnvironmentandBiolog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44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51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52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56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57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64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68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74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88课件讲解.pptx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ATHOLOGYANDPATHOPHYSIOLOGY90课件讲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