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切诊的概念及分类2、脉诊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3、脉象的诊断及病脉的主病原因本节的学习内容第四节切诊切诊: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脉诊切按病人一定部位的脉搏;按诊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胸腹及其他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一、脉诊的部位▲脉诊三部诊法、寸口诊法(常用的脉诊部位)寸口:腕后桡动脉所在部位关--掌后高骨处(桡骨茎突)寸--关前(腕端)尺--关后(肘端)-膻中-膈-腹中胸中-脾-腹中-二、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时间清晨、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时间:1分钟以上一息:一呼一吸。正常脉象:四、五至/息2、体位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手心向上,手臂和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并在腕关节背部垫上布枕3、指法(1)手指定位中指定关,食指切寸,无名指切尺。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2)指法:举(轻取或浮取)寻(中取)按(沉取或重取)1.首先将中指置于关部2.食指置于寸部,无名指置于尺部▲三、正常脉象1、平脉的表现和特点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或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脉象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不同而相应正常变化如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浮、冬脉沉。1、浮脉▲【脉象】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病】表证2、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四、常见病脉与主病3、迟脉▲【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4、数脉▲【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5、虚脉▲【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主病】虚证6、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来盛去亦盛【主病】实证7、洪脉【脉象】脉大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8、细脉【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病】虚证,湿病9、滑脉【脉象】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病】痰饮,食滞,实热平人脉滑而冲和,营卫充实之象;妇女妊娠脉滑数,气血充盛调和10、涩脉【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与滑脉相反【主病】伤精,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11、弦脉【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痛证,痰饮12、紧脉【脉象】脉来绷急有力,状如牵绳转索【主病】寒证,痛证,宿食证脉诊小结1、脉诊的部位;寸口2、脉率:60~90次/分3、脉的浮沉:表里证4、脉力强弱:实虚证5、脉数迟:热寒证6、脉粗细:实虚7、脉长短:长表示先天体质好,短表示先天体质差。按诊目的检查部位体位坐位、仰卧位手法触、摸、按、叩1、触用力轻--额部及四肢皮肤2、摸稍用力达于肌层--肢体腧穴、浅表肿胀3、按(压)重指力按压或推寻--筋骨、胸腹和深部肿物4、叩病位、病性及程度直接叩击法间接叩击法先触摸,后按压,由轻而重,由浅入深,先远后近,先上后下(二)按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