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
1.婴幼儿社会性行为概述
为什么有的人与他人关系和谐,懂得乐群合作,能够礼貌谦让,受人欢迎?而有的人却与他人关系紧张,攻击性强,孤僻易怒,受人排斥?因为其社会化程度不同。每个儿童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构成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构成了其身心发展的重要内容。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专业知识的作用占15%,交际能力的作用占85%.纵观现实世界,成功的管理者或企业家都具有很高的情商,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
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概念01
社会性行为,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是人们社会化过程的产物,也称交往行为。婴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也称“早期社会性交往”,是指婴幼儿在成人陪伴下与其他成年人及同伴之间运用非语言符号(包括目光、姿势、体态、声调、面部表情及动作)和语言符号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的过程。一、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概念
0-3岁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交往发生发展时期,特别是当幼儿学会了行走,活动范围日渐扩大后,他们的社会交往需要也就日益提高。所谓幼儿发展的“第一个危机期”也就是指1-3岁,特别是2-3岁这一阶段。“第一个危机期”,也称为“第一反抗期”。在这一时期内,幼儿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并产生“独立性的需求”,其行为和情绪都变得更复杂了。当然,由于受年龄、动作发展、语言表达、活动范围等因素的影响,婴幼儿早期社会性交往仍然由其特定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所决定。一、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概念
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02
包含0-3岁儿童社会交往的阶段0-3岁的儿童社会交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单纯的社会反应阶段、建立与抚养者依恋关系的阶段和发展伙伴关系的阶段。第一阶段(0-6个月):单纯的社会反应阶段一、依恋的形成二、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包含第一阶段(0-6个月):单纯的社会反应阶段第二阶段(7-24个月):建立与抚养者依恋关系的阶段第三阶段(24-36个月):发展伙伴关系的阶段一、依恋的形成二、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婴幼儿社会交往的特点03
举例1.模仿成人2.借助动作3.自我中心4.易受影响三、婴幼儿社会交往的特点
本讲讲授的是婴幼儿社会性行为概述,包含婴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概念、发展及主要特点,课后大家可以分析生活中的婴幼儿社会性行为。思考:婴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特点有哪些?能否举例说明。课后小结
2.婴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3岁的冬冬为什么见妹妹摔跤了也不搭理?课程导入
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01
课程导入以上游戏同学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思维的其中一种形式。
一、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含义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婴幼儿亲社会行为概述1
一、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含义主要涉及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和社会公德行为等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为。婴幼儿亲社会行为概述1
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2一、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概述1二、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举例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是指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婴幼儿期的孩子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分类2名称言语性攻击身体性攻击表现借助言语表达表现的攻击性行为,如:言语威胁、辱骂、嘲笑、诽谤等。借助身体动作表现的攻击性行为,在学前期的主要表现打、推、抢、踢、咬等。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分类2名称直接攻击间接攻击表现直接用身体或言语伤害对方,如直接打对方或恐吓谩骂对方。借助第三方实施攻击。儿童向第三方说对方坏话、.教唆第三方打对方、孤立排斥对方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分类2名称工具性攻击敌意性攻击表现攻击者的主要目标在于赢得物品、权力或空间而实施攻击的行为。这种攻击本身不是为了给受攻击者造成身心伤害,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已。如幼儿之间抢夺玩具、抢占座位、抢当某个角色而动手打人。目的在于打击、伤害、报复他人,包含更多的情感伤害色彩。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3二、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雄性激素和血浆睾丸激素水平高的儿童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好,易冲动;单胺氧化酶A基因(低)激素、前额叶皮层、遗传因素攻击性行为本能论本能说:弗洛伊德《本能及其变化》;动物习性学:奥地利洛伦兹《论攻击》生物学观点先天-生理因素理论基础影响因素行为表现
二、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后天-社会环境因素放纵型家庭的父母多溺爱、无原则的宽容,儿童容易自私、专横;专制型家庭的父母多严苛、独断,儿童容易压抑、抵触;家庭因素电视节目中的暴力行为会增加儿童的攻击行为;父母经常争吵,以及父母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装配式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课件——4.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pptx
- 《装配式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课件——3.构件质量管理.pptx
- 《装配式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课件——2.地基质量管理.pptx
- 《装配式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课件——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认知.pptx
- 《装配式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课件——6.安全生产及管理.pptx
- 《装配式建筑质量与安全管理》课件——5.预制构件质量控制.pptx
- 《Web应用开发实战》课件——单元3 文件系统操作.pptx
- 《Web应用开发实战》课件——单元2 模块化开发.pptx
- 《Web应用开发实战》课件——单元1 Node.js认知.pptx
- 《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课件——婴幼儿的自我意识.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