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主讲人:滕飞翔;CONTENTS;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过程;(一)在个体发育过程的早期,多个器官可以造血。胚胎早期,卵黄囊造血;从胚胎第二个月开始,由肝、脾造血;胚胎发育到第五个月以后,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到婴儿出生时,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
(二)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血细胞生成、发育、成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造血干细胞:能通过自我复制以保持本身数量的稳定,又能分化形成各系定向祖细胞。
2.定向祖细胞:定向分化,它们可以区分为:红系祖细胞,即红系集落形成细胞(CFU-E),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巨核系祖细胞(CFU-MK)和TB淋巴系祖细胞(CFU-TB);
3.前体细胞:此时的造血细胞已经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辨认的各系幼稚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分别成熟为具有特殊细胞功能的各类终末血细胞,然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三)造血细胞在经历上述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自我复制的能力逐渐降低,而分化、增殖的能力逐渐增强,细胞数量逐步增大。;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过程;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无细胞核,双凹圆碟形,直径7~8μm
数量
男性:(4.0~5.5)×1012/L,Hb:120~165g/L
女性:(3.5~5.0)×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Hb:180~19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或外周血液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
1.可塑变形性
(1)定义: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
(2)意义:使红细胞能够通过小的毛细血管。
(3)影响因素: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2.悬浮稳定性
(1)定义: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尽管红细胞的比重大于血浆,但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2)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3)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如妇女
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
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4)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3.渗透脆性
(1)概念: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性质,称为渗透脆性。溶血时,血红蛋白从红细胞内逸出,溶于血浆中。
(2)等渗溶液,指的是渗透量相当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如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低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可发生水肿,甚至破裂。高于血浆渗透量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细胞在高渗溶液可发生脱水而皱缩。
(3)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且同一个体的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并不相同。
(4)正常红细胞一般于0.45%氯化钠溶液中开始出现溶血,并于0.35%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血。
;红细胞生理;4.红细胞的功能
(1)运输O2和CO2
血液中98.5%的氧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的,血液中的CO2主要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分别占CO2运输总量的88%和7%。
(2)血红蛋白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1)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2)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
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用来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3)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
①叶酸:
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
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