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综合问题探究.docx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综合问题探究.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而优·教有方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综合问题探究

结构图解

主题思想

《芣苢》

反复地表达劳动的过程,劳动成果由少至多,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的欢欣和热情。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通过对麦收季节,劳动人民收麦时高兴的心情以及收麦后庆祝丰收的热闹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人民对劳动的敬仰和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理解《芣苢》中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周南?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

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勺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一采、有、掇、捋、袺、裰——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难点】如何理解袁枚曾经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这句话。

《芣苢》这首诗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节节奏中传达出来。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

文本特色

《芣苢》

重章叠唱手法

《诗经芣苢》是《诗经》中的名篇,直接描写劳动场面的诗篇在《诗经》中极为罕见,而《芣苢》则是极为罕见的一篇。全诗十二句,只换了六个动词,便把她们采摘芣苢的连贯动作以及由少积多的情况描写出来了,同时从轻快的节奏中,也表现出采集者劳动的欢乐。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1.对比手法

颔联通过下雨和天晴的对比描写,突出了天晴后人们收麦的喜悦。

2.侧面描写

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劳动场面,而是通过外孙入村收麦以及收麦后的做饼吃、喝酒等活动表现了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乐。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