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运动疗法第十章Brunnstrom技术讲解.pptx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疗法;第一节理论基础

一、Brunnstrom分期

二、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

第二节基本技术

一、治疗技术

二、训练方法

;重点

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

Brunnstrom的基本治疗方法

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阶段的特点

难点

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第一节理论

基础

;1、Brunnstrom认为脑损伤后高位中枢失去了对低位中枢的控制,重新出现了人体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脊髓和脑干水平的原始反射及异常的运动模式是偏瘫患者恢复正常随意运动的必经阶段。在恢复早期加以利用,之后引导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发展,最终出现随意的分离运动。;第Ⅰ阶段(弛缓阶段)

急性期发作后,患肢处于软瘫状态,没有任何运动。

第Ⅱ阶段(痉挛阶段)

随着恢复的开始,患肢出现痉挛、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第Ⅲ阶段(共同运动阶段)

痉挛加重,共同运动贯穿始终且达到高峰。

第Ⅳ阶段(部分分离运动阶段)

痉挛开始减弱,共同运动模式逐渐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第Ⅴ阶段(分离运动阶段)

痉挛继续减弱,进一步脱离共同运动模式,出现难度较大的分离运动的组合。

第Ⅵ阶段(正常阶段)

痉挛消失,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的运动,协调性与速度接近正常。;(一)Brunnstrom分期;(二)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二)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二)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二)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二)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二)偏瘫患者的异常运动模式;第二节

基本技术;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

1.利用联合反应

对于早期偏瘫患者,可利用联合反应引出患侧的反射性动作。如让患者健侧上肢抗阻屈曲或伸展,可引起患侧上肢的屈曲或伸展;让健侧下肢抗阻伸展或屈曲,可引起患侧下肢的屈曲或伸展。

;利用粗大的运动模式

2.利用共同运动

如患者不能随意地上提肩胛带,可让患者颈部向患侧侧屈或刺激患者斜方肌上部的皮肤,诱发该侧上肢的屈肌共同运动,引起肩胛骨的抬髙。如患者不能伸肘,可让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健侧上肢伸向斜前方,治疗师指示患者健侧上肢内收,同时在其上肢内侧施加阻力,???复练习,可诱发患侧上肢的伸肌共同运动,从而引起伸肘的动作。

;利用原始反射

1.利用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训练坐位起立时,使患者头部屈曲,双上肢向前下方伸展,利用患侧下肢伸肌张力的升高而站起。训练患者步行时,指示患者抬头,利用此反射可缓解下肢伸肌张力增高的现象。

检查者使其头被动前屈和背屈,前屈时上肢屈曲,上肢伸展;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6-8个月后仍存在提示有异常。

;利用原始反射

2.利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当偏瘫患者将头部转向上肢屈曲痉挛的患侧,可抑制痉挛,促进上肢屈肌伸展,从而诱发上肢的随意运动。可指示患者将头转向患侧,促进患侧肘关节伸展。

颈部扭转,面朝向侧的上下肢伸肌优势,对侧上下肢屈肌优势,若出生后3个月仍存在则为异常。

;利用原始反射

4.利用阳性支持反射

在训练患者步行时,治疗师可指示患者先将患膝轻度屈曲,髋关节放松,然后将髋部向前摆动,使足的外侧及足跟先着地,以预防下肢伸肌痉挛的出现。

5.利用同侧屈伸反射

可刺激上肢近端的屈肌来引出同侧下肢的屈曲。

6.利用交互性伸肌反射

患侧下肢伸肌痉挛,治疗师可刺激健侧足底,利用此反射可引起患侧下肢屈曲以缓解伸肌痉挛的症状。

;上肢

1.第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屈肘,治疗师在患者屈肘过程中施加阻力。由于联合反应,患侧上肢也可出现屈肘动作。如让患者面向健侧,由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可进一步强化患侧的屈曲动作。通过牵拉患侧的近端引起上肢的屈曲反应;也可轻叩斜方肌、肱二头肌引起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上肢

1.第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1)屈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屈肘,治疗师在患者屈肘过程中施加阻力。由于联合反应,患侧上肢也可出现屈肘动作。如让患者面向健侧,由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可进一步强化患侧的屈曲动作。通过牵拉患侧的近端引起上肢的屈曲反应;也可轻叩斜方肌、肱二头肌引起上肢屈肌共同运动。

;上肢

1.第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2)伸肌共同运动的引出

患者仰卧位,嘱患者健侧上肢伸肘,治疗师施加相应阻力,利用联合反应引导患侧上肢伸展,如让患者面向患侧,由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可进一步加强伸展运动。也可轻叩胸大肌、肱三头肌引起上肢伸肌共同运动。

;上肢

1.第Ⅰ~Ⅲ阶段的训练方法

(3)双侧抗阻划船样动作

患者与治疗师相对而坐,相互交叉前臂并握手做类似划船时推拉双桨的动作,向前推时前臂旋

文档评论(0)

方世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105013000012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